曾聞聲離苦 吳凡發願雕百態觀音

羅智華 |2021.11.04
5461觀看次
字級
〈持蓮觀音〉 圖/吳凡銅雕藝術提供
〈騎龍觀音〉 圖/吳凡銅雕藝術提供
吳凡希望藉由一百尊觀音的寶相,呈現菩薩慈悲莊嚴的千姿百態。 圖/吳凡銅雕藝術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專精於佛像雕塑的銅雕藝術家吳凡,年輕時因為車禍,而昏迷三天三夜,他在夢中被和藹的婦人聲喚醒,後來創作觀音時又聽到同樣熟悉的聲音,讓他恍然大悟:「原來當年是觀世音菩薩從鬼門關前救回自己。」身為佛教徒的他便虔誠發願,投入一輩子心力創作「百態觀音」系列作品,希望藉由一百尊觀音法相,呈現菩薩慈悲的千姿百態。

談起為何對對佛像創作情有獨鍾?出生於離島金門海邊小村落的吳凡表示,孩提時代他就喜歡觀看佛像,甚至會利用泥土學著雕塑佛像,人生中完成的第一尊佛像,是六歲時自學捏塑而成的彌勒佛。

第一尊作品

苦思兩年多完成

國中畢業後,吳凡離開金門,到鶯歌跟舅舅學習陶藝,同時就讀夜校美工科,半工半讀地扎下根基。服完兵役後,他繼續研習雕塑技藝,沒想到在十九歲那年,騎車外出,發生車禍,昏迷了三天三夜。生死交關之際,他聽到溫暖的婦人聲音,把他喚醒,甦醒後卻發現病床四周沒有任何人。

多年後,他投入佛像雕塑,每當雕刻觀音時,心中總會湧現一股安心溫暖的感覺。有一次,他在雕塑觀音相時,再次聽到之前那溫暖的聲音,虔誠學佛的他體悟到,應是菩薩的化身把他從昏迷中喚醒,「既然菩薩把我救回來,就意味著我還有未竟的使命等著去完成」,冥冥之中的奇妙因緣,讓吳凡決定傾一生之力,創作百態觀音,發揚菩薩聞聲救苦的大慈大悲精神。

然而從無到有、創作一百尊觀音的不同法相並非易事,過程中吳凡也吃了不少苦頭,每當靈光乍現時,他就會趕緊繪製草圖,免得靈感消失無蹤;二○○六年問世的第一尊作品〈水如意觀音〉,就是他苦思了兩年多才完成的,呈現觀音端坐在如意上安詳自若的神態。

未來想成立

百態觀音展覽館

後來他又陸續完成〈雲中月觀音〉、〈蓮生觀音〉、〈般若自在觀音〉等作品。十多年來,才幾近完成觀音三十二相,吳凡說,若要成就創作百尊觀音的願心,可能要做到七、八十歲才能圓夢,但既然發了願,他就會持續做下去。

「人的一生會經歷悲歡離合,創作過程亦是如此」,吳凡把創作遇到的挫折,看成是逆增上緣、人生修行的一部分,他認為創作就像一種內觀,引領自己去觀照內心、反求諸己,他感謝佛像雕塑帶領他在修持之路上,持續精進,讓清明的心引領雙手創作。

計畫於二○二三年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舉辦作品展的吳凡說,除了繼續完成百態觀音創作,他也計畫未來能打造一間百態觀音藝術展覽館,讓更多人看見觀音菩薩的樣貌,以及救苦救難的慈悲情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