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沙河、潁河、賈魯河在中國大陸河南省周口市區交匯,古為漕運重地;清朝時期山西新絳、長治,陝西蒲州、大荔、澄城等地商人,在周口集資興建關帝廟,如今是大陸現有關帝廟中,保存最完整、建築規模最大,也是木雕、石雕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古建築群。
周口關帝廟雄偉壯麗,舊時稱「山陝會館」,整座廟宇為仿宮殿建築,以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畫聞名;建於清康熙三十二年,並在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屢次擴建、重修,最後於咸豐二年落成,共歷時一百五十九年。
關帝廟集民間建築藝術之大成,在建築構件上巧妙的運用木雕、石雕、磚雕、琉璃、彩繪和鑄鐵等工藝,再融合園雕、高浮雕、鏤雕、陰刻等不同技法,使每件作品造型完美、形象傳神;而木雕、石雕、磚雕的數量、內容的豐富、工藝的精湛,都是當時中原之冠,反映清代中晚期追求精雕細琢、裝飾華麗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