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現代弘法系列--飲食(上)--滴水坊紅塵的香積道場

記者曹麗蕙/文 各滴水坊/圖片提供 |2005.11.06
2314觀看次
字級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每一個人維持健康及活力的來源。但對宗教而言,飲食更是修行的重要部分,也是度眾的方便門。對於佛教徒而言,吃素是為了修行慈悲心,所有的眾生皆是無始劫互為兄弟姊妹,因此不忍食眾生肉而吃素,成為佛教實踐的重要修行之一。在佛教經典《維摩詰經‧香積佛品》中,描述香積國菩薩是以香飯來修行,因此,佛教將發心供應的飲食,稱為香積飯,視為跟香積國菩薩同樣的修行。近來,吃素的人口迅速增加,宗教界以素食餐飲,吸引更多人來吃素,進而認識更深的宗教意涵。本周將帶領讀者認識佛教的素食餐廳,如何扮演弘法的角色。


◎記者曹麗蕙/文     各滴水坊/圖片提供
《大智度論》說:「慈悲是佛教之根本」,《梵網經》也指出:「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細尋這些歷代佛學經典,不難明白佛教倡導茹素,就是秉持大慈大悲的護生觀。近年SARS、狂牛症、禽流感等世紀疾病威脅全球人類的生命,可視為眾生的共業,也讓人漸漸了解吃素對健康與環保的好處。

台灣這幾年的素食風氣更是大盛,素食餐館一家家開設,不過有別於坊間以營利為目的的素食餐廳,佛光山的「滴水坊」宛如是一股清流,希望藉由素食餐館的設立,為大眾開啟接觸佛教的方便法門。另外,慈濟「靜思書軒」也是一個充滿人文意境的佛門空間,希望藉由茶香、咖啡香與書香的融合,讓民眾從寧靜中體會生命的真締。

一碗鹹菜造就滴水坊
「滴水坊」總部總經理何瑋馨表示,「滴水坊」的成立與一九九四年「佛光緣美術館」開館有關,當時星雲大師為回饋十方大眾,在美術館旁開設「滴水坊」,希望大眾在美術館欣賞完名家的書畫後,能有個寧靜休憩的去處,因此剛開始經營時,只提供些茶點來以茶會友。

「滴水坊」的命名有其深義,源自星雲大師「一碗鹹菜」的感人故事。星雲大師幼時暫別祖庭出外求學時生了重病,在當時物資匱乏的年代,他的師父志開上人派人送他一碗鹹菜,大師每吃一口,心中就充滿感恩之情,覺得深受師父愛護,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他,在心中發願:「把全副身心,回報給佛教」。因此當星雲大師成立素食茶藝館時,就取名「滴水坊」,發揚「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觀念。

現今全台約有二十二家「滴水坊」,國外分別院也紛紛跟隨成立。何瑋馨表示,「滴水坊」創立之初,定位為品茗的茶藝坊,後來為方便信徒才轉型為素食餐館。由於星雲大師期許各分別院朝「寺廟學校化」目標邁進,道場都會開設多樣化社教課程,吸引許多民眾下班後至道場進修,不過民眾來上課時,常常已誤餐,齋堂無法供應素餐,「滴水坊」便打開方便之門,提供飯、麵等素食簡餐。

三十齋接引大眾吃素
何瑋馨還指出,「滴水坊」初創期的收入全數贊助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建校,因此信徒都覺得來「滴水坊」用餐,可成就創校功德。然而現今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已步上軌道,星雲大師希望「滴水坊」能夠回饋社會,因此坐落學校附近的「滴水坊」,其餐飲價格都相當平實,如南華學館、佛光學舍、蘭陽別院內的「滴水坊」都有「三十齋」,佛光學舍的菜單更是全面三十元,以接引更多年輕學子與社會大眾吃素。

星雲大師大力提倡「三十齋」,與他早年的經歷有關。一九四九年星雲大師來台時,被視為「外來的和尚」,沒有寺院願意接受他,過著顛沛流離、沒有東西吃的生活,這段遭遇使他興起一個想法,希望能提供「三十齋」,讓民眾只要花三十元,就能享受到一碗素香麵,或是臘八粥,既能充饑又能回歸純樸美味的健康素食。

人文薈萃的藝文空間
以文化教育起家的佛光山,相當重視藝術人文的發展,因此所有的「滴水坊」不是與寺廟、美術館、書坊、學校相結合,就是自己發展成為一個別具特色的藝文空間,而幾乎每間「滴水坊」都有佛教文物的流通處,進而營造出佛教氣息濃厚的複合式場域。

何瑋馨指出,星雲大師曾表示「『滴水坊』的度眾功能不亞於一個道場」,是透過餐飲、品茗為橋梁,讓一般大眾願意親近佛教,當許多前來「滴水坊」用餐的民眾對佛教文化愈來愈有興趣時,「滴水坊」的師兄師姊,還會建議他們閱讀相關佛教書籍,或是上佛光山道場開設的藝文課程,接引他們歡喜入佛門。

位於台北道場台北佛光緣美術館台北分館、高雄佛光山美展覽的「滴水坊」均與美術館相連,負責人如常法師表示,讓美術館和「滴水坊」結合,是星雲大師的創意,考量的是全方位的弘法度眾需求,讓道場多了一個人文藝術的空間。如台北道場「滴水坊」的客人,約有七成是一般的上班族,前來享受素食餐飲時,可以順道參觀美術館陶冶身心,或是本來對美術展有興趣的民眾,欣賞完展品後,能在「滴水坊」稍作歇息。

由於台北道場的佛光緣美術館還開辦「兒童美術教室」,從事免費教育推廣工作,所以常可看到親子在「滴水坊」中用餐的溫馨場面,這也讓兒童有機會從小就接觸到素食的美好。另外,如常法師時常在「滴水坊」舉辦藝術家的茶會與讀書會,將「滴水坊」締造成一個以藝術交流、以文會友的空間。未來,他更希望在「滴水坊」規畫一些絲竹音樂表演或是鋼琴演奏,並舉辦多場佛學講座,讓民眾可在裡面暢談佛法,他期望大家一進到「滴水坊」不管是吃的、看的、聽的都充滿著佛法的文藝氣息。

多元空間的運用
永和學舍、三重「滴水書坊」、蘭陽別院、大林南華館、普賢寺的「滴水坊」則是與書坊結合,瀰漫書香氛圍的「滴水坊」。三重「滴水書坊」是由「人間福報大樓」兼管的單位,除了提供在地三重人一個清心養生的淨土以外,也不定期邀請《人間福報》的主筆群、作家、藝術家等,和各版主編一起規畫版面走向,進行深度交流。永和學舍的「滴水坊」,除了書坊以「綜合性圖書」為主外,「滴水坊」本身更是兼具美展空間,在負責人妙霖法師的規畫下,永和學舍的「滴水坊」每三至六個月會策畫一個展覽,目前已辦過楊弘字的書畫展、手工捏陶的蓮花陶塑展等,更曾邀請對音樂有興趣的民眾,在假日演奏小提琴與二胡,讓民眾來到「滴水坊」,除了享受色香味俱全的素食餐點外,也能有聽覺與視覺的饗宴。

佛光學舍、南華學館、南華大學的「滴水坊」則坐落在大學附近,深具學術與校園青春氣息。其中佛光學舍的「滴水坊」因處林美山中,周遭環境美不勝收,附近還緊鄰自然生態豐富的林美盤石步道,負責人覺紀法師表示,佛光學舍的「滴水坊」不僅完全落實大師「三十齋」的理念,在其中用餐,瞭望極美的風景,白天可遠眺太平洋上的龜山島,晚上更能欣賞蘭陽地區的萬家燈火,是人文與自然環境完美融
合的空間。

招牌餐點廣受歡迎
番茄麵、素香麵
由於星雲大師倡導健康素食觀,因此在「滴水坊」的素食餐點均以天然食材為主,除了星雲大師指定的番茄麵、素香麵幾乎是全台「滴水坊」通用的菜色外。各地的「滴水坊」則會根據當地民眾的口味,研發不同的菜色,各家主廚總是發揮巧思,讓素食的菜根香更加美味可口,使民眾回味無窮。何瑋馨表示,「滴水坊」創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吸引更多人茹素,張揚佛法的慈悲心,而將素食餐點烹煮得讓人食指大動,使人願意長期吃齋,尤其年輕一輩的青年學子,或非佛教徒若能因此接受素食,少吃肉類,就能減少台灣的殺業。

手工水餃、焗烤麵
各家「滴水坊」也都發揮自己的特色,如南華學館的「滴水坊」就曾讓民眾大讚為「路邊攤的消費,五星級的享受」,其中最受當地居民歡迎的為香純濃郁的「焗烤麵」;三重福報大樓的「滴水書坊」則以手工水餃聞名,由於包製的「品管」嚴謹,不但內餡成分的比例嚴格要求,連外皮摺數都不能輕忽,以致常常供不應求,為了讓大多數來客都能如願嚐到手工水餃的美味,所以採取限量出售;台北道場「滴水坊」的泰式酸辣麵,是用獨特的泰式醬料來烹煮蕃茄、蒟蒻等食材,再搭配素丸子、青江菜應時的青菜,手工麵條又Q又香,讓泰式酸辣麵的滋味,有別於台灣酸辣麵的風味,廣受台北上班族的喜愛。

薰衣草火鍋、玫瑰火鍋
妙霖法師表示,永和學舍「滴水坊」強打的是小火鍋系列,除了藥膳火鍋、味噌火鍋、起司火鍋外,還有蓮花火鍋、薰衣草火鍋、玫瑰火鍋等花茶養生鍋,讓民眾驚豔素食鍋是這麼富有變化。其中蓮花火鍋的湯頭用蓮花下去熬,因此含有豐富的鐵質,養顏美容又滋補回甘,是當家的人氣鍋。


魅力十足 天天惠顧
各地的「滴水坊」到底有何魅力,能夠吸引民眾一而再,再而三的光顧,樂此不疲?常到台北道場「滴水坊」用餐的楊小姐表示,「滴水坊」的簡餐相當好吃,讓她每樣菜色都想嘗試,因此常會來這邊吃午飯;唐小姐也看上台北道場十樓「滴水坊」的視野,每當前往用餐時,俯看喧囂的台北市區,總有登高望遠的開闊感受,而乾淨味美的餐點,也是她一再光顧的原因。

三重「滴水書坊」大多數是老主顧,有些顧客甚至換人煮都吃得出來;一位老媽媽有回因病住院,什麼都不想吃,只想吃三重「滴水書坊」的焗烤豆腐,為了滿她所願,妙蘊法師特地破例,叮嚀務必做好保溫裝置,讓老媽媽的女兒外帶到醫院。

台北縣復興商工的陳老師,為永和學舍「滴水坊」的老主顧,幾乎天天報到,他說:「『滴水坊』的簡餐吃起來不油膩又新鮮,環境也優美」,而當他表示:「從未嫌過滴水坊的東西不好吃」時,更是讓永和學舍「滴水坊」的服務人員大為感動。妙霖法師指出,曾有一對父母,帶著一向討厭吃素的孩子來吃飯,結果他吃完焗烤飯後,立即對素食大為改觀,甚至再加點一份來品嘗。還有一位顧客直言:「若天天吃這樣的食物,我一輩子都可以吃素。」

佛光大學宗教所的游教授每天中、晚餐都在佛光學舍的「滴水坊」用餐,他笑說:「我太太說在這裡用餐有回家的感覺,我們非常喜歡。」

佛光大學的吳教授也是天天報到,他指出,這裡的菜便宜好吃、新鮮,富變化、對
於大師這種「三十齋」的美意,覺得非常感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