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恐四肢中風 長者和三高患者要當心 |2020.11.16 語音朗讀 20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隨著天氣進入秋冬,尤其手腳冰冷易導致腦部與心臟缺血,常見的腦部血管病變同樣也會在四肢動脈發生,如果肢體出現疼痛、冰冷、發白發紫、脈搏消失、感覺異常、麻痺無力等症狀,可能是急性動脈阻塞缺血,應及早就醫以降低壞死截肢的風險。根據《健康醫療網》報導,79歲的李奶奶左手臂突然感覺劇烈疼痛,不僅狂冒冷汗,左手也開始發紫、發麻甚至無力,家人緊急送醫急診,最後確診為急性手中風,經由醫院心導管團隊緊急手術,李奶奶恢復良好且順利出院。門諾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表示,如果肢體有疼痛、冰冷、發白發紫、脈搏消失、感覺異常、麻痺無力等症狀,可能是急性動脈阻塞缺血,會造成血流無法供應組織,且絕大部分是由於血栓栓塞導致,這些血塊大多是在心臟內形成後流出心臟導致,李奶奶的情形則是阻塞在左鎖骨下動脈-腋動脈,是少見的急性上肢動脈阻塞。圖/Pexels陳翰興表示,一般肢體缺血後,約30分鐘內出現神經缺血症狀,先是感覺減退和感覺異常,之後便開始劇烈疼痛。如果在6小時內進行導管手術重建血流,缺血肢體便可完全恢復正常,因此呼籲民眾,若發生急性動脈缺血症狀,應盡早就醫接受導管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陳翰興表示,年紀大、心律不整(特別是心房顫動)、三高、抽菸等患者是急性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其中心律不整的患者更要特別注意,因為心房的收縮功能異常,造成心房內的血流緩慢,容易凝成血塊,增加血管內栓塞的機會,民眾可以透過運動手環的監測、量脈搏的習慣或是醫師的檢測評估,確認自己是否有心律不整的情形,早期治療以確保自身健康。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8116/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音樂無國界 馬友友「念故鄉」告別樂迷 下一篇文章 環保救地球 英國擬2030禁售燃油汽車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3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2025.11.0504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2025.11.0505佛光山中區三皈五戒 佛子安頓身心2025.11.0506【快樂塗鴉簿】夢境旅遊2025.11.05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8【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2025.11.0509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近7成員工薪資 低於平均訪歐返台 蕭美琴:處境艱難不退縮魏哲家:黃仁勳來要更多晶片興達電廠 應變演練澎湖馬祖包機 空中交通創舉中興新村活化 省主席官邸變身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