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法師(右)向鹽湖城市市長介紹國際佛光會。圖╱人間社記者徐明路
【人間社記者文果、Judy Chiang鹽湖城報導】聯合國(UN)公民社會單位全球傳播部第六十八屆年會,八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舉行,兩百六十場論壇,逾百個國家與地區、七百個組織、三千人參加,國際佛光會以主題論壇「人間佛教:從敏銳的文化途徑到信仰為基礎的環保行動」,吸引大眾目光。
「人間佛教」論壇上月二十八日在鹽湖城會議中心召開,國際佛光會聯合國辦公室主任有望法師、聯合國事務委員會主委何美寶、英文檀講師Ina Denton,以及馬來西亞青年代表方耀祥博士共同主持,發表並討論國際佛光會在全球發展的會務,以及五大洲佛光人和青年團動員的實際環保行動議題。
何美寶簡介國際佛光會與佛光山二十多年來,不遺餘力在全球推行聯合國十七項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如巴拉圭豆漿站、保溫箱計畫與醫院設立等;為青少年學子提供的教育計畫有南非天龍隊、巴西如來之子、菲律賓光明大學和印度希望之村。
此外,佛光人不分性別、種族或信仰,提供緊急和自然防害等救災行動工作。
善待地球 永續家園
有望法師就「環保主義─和平社會─教育─包容性╱宗教間對話─環境主義╱氣候變化」為題,表示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緣起法,從人類的命運、季節的更迭到國家的興衰,都不離因緣,萬事萬物彼此相依相存,互為因果。
人類必須學會欣賞這種深刻的相互聯繫,自然與生活中的眾生相互依賴,以愛護自己、愛護親友的心,愛護大環境,善待地球,才能讓美麗的家園永續存在。
法師進一步分享國際佛光會、佛光青年團和佛光童軍團制定環境保護的計畫:推行蔬食A計畫、淨灘、植樹、資源回收等,以實際行動關心環境,致力保護地球。
「從教育、環境保護和公共福利到和諧社會」議題,方耀祥引述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話:「國家未來好不好,就看你這個國家的青年如何。同樣的,要知道佛教未來的前途如何?就看佛教的青年表現了。」談及佛光青年團的角色,以及聚焦在兒童、青少年的公益服務內容。
全球公民 共生共榮
佛光青年團遍布全球五大洲,共有兩百四十二個分團。多年來,佛光青年投入三萬三千服務人次,協助國際佛光會提升環保意識的服務,包括夏令營、文化交流、健康服務、體育活動、童軍交流等,也關心災區兒童就學、捐贈食品、書籍,支持重建學校。自二○○九年起,佛青寒暑假期間透過公益旅行前往世界各地,傳播三好、四給的菩提種子,將人間佛教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的『家』,就是我們身處的地方。」Ina Denton以「個人觀察和經驗教訓」為題,闡述自己克服中西文化差異、深入佛教,並成為檀講師的經歷。
Ina Denton引用大師文章,解釋「超越」是超越人我之間的差異、超越國界、不明智的傳統。他倡議從認識文化差異、傾聽人們的故事、以尊重的方式解釋差異、學習和適應其他不同文化等,透過教育具備「文化能力」,成為真正的全球公民,彼此共生共榮。
問答時段,現場多人針對議題踴躍提問,議程結束後,大眾紛紛來到台前索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有人表示,只有在國際佛光會的論壇發表中,看到環保行動的具體實踐。會議在融洽歡喜的氣氛下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