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八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在佛光山蘭陽別院舉行。圖/廖丰碩
【人間社記者林澄杉、傅娟娟宜蘭報導】「二○一八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以《星雲大師全集》為主軸,二日在佛光山蘭陽別院舉行,逾四百位愛書人歡喜參與,與講師們共同探討星雲大師《八識講話》在人間的修行,透過認識自己的心,創造未來並圓滿人生。
邀請佛光山人間大學總部主任妙旭法師以「在人間自在修行」專題講座;「心的使用說明書」論壇由國際佛光會北區協會會長李德全主持,蘭陽別院住持覺來法師、香海出版社執行長妙蘊法師、妙旭法師與談;人間佛教讀書會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引言,講師劉湘蘭帶領討論。
妙旭法師指出,唯識學是一部心的使用說明書,可以用來認識自我、創造未來並圓滿人生。法師表示,個人不是常一主宰,我們不要試圖改變別人,才不會陷入痴見慢愛。在日常生活中行「三好」,並時時對自己說「我是佛」,以「自淨其意、淨念相續」保持六根清淨,更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他人學佛修行。
「如果我們經驗的世界相同,為何想法會不同呢?」妙蘊法師分享,因為人處在有情世間,從阿賴耶識「種子起現行」緣起,產生認識、引發行為造作,再形成新種子,「現行薰種子」輪迴不止。
覺來法師說,打佛七的目的,在克期取證。透過打佛七打去我執,證得一心不亂,從禪修中去體悟。〈十修歌〉是在生活中最好的修行,行住坐臥聲聲「阿彌陀佛」,注意起心動念把握當下,以歡喜心、正念轉識成智。
北區協會會長李德全總結,八關齋戒、五戒、共修,就是一種薰習。生活中遇到煩惱時用〈十修歌〉來修行,學佛修行,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愛書人吳銘澤表示,修持佛法,最重要的是打掉分別、執著,讓好種子深植八識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