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心 引領學佛正念

人間社記者林澄杉、傅娟娟宜蘭報導 |2018.12.04
1205觀看次
字級
「二○一八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在佛光山蘭陽別院舉行。圖/廖丰碩

【人間社記者林澄杉、傅娟娟宜蘭報導】「二○一八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以《星雲大師全集》為主軸,二日在佛光山蘭陽別院舉行,逾四百位愛書人歡喜參與,與講師們共同探討星雲大師《八識講話》在人間的修行,透過認識自己的心,創造未來並圓滿人生。

邀請佛光山人間大學總部主任妙旭法師以「在人間自在修行」專題講座;「心的使用說明書」論壇由國際佛光會北區協會會長李德全主持,蘭陽別院住持覺來法師、香海出版社執行長妙蘊法師、妙旭法師與談;人間佛教讀書會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引言,講師劉湘蘭帶領討論。

妙旭法師指出,唯識學是一部心的使用說明書,可以用來認識自我、創造未來並圓滿人生。法師表示,個人不是常一主宰,我們不要試圖改變別人,才不會陷入痴見慢愛。在日常生活中行「三好」,並時時對自己說「我是佛」,以「自淨其意、淨念相續」保持六根清淨,更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他人學佛修行。

「如果我們經驗的世界相同,為何想法會不同呢?」妙蘊法師分享,因為人處在有情世間,從阿賴耶識「種子起現行」緣起,產生認識、引發行為造作,再形成新種子,「現行薰種子」輪迴不止。

覺來法師說,打佛七的目的,在克期取證。透過打佛七打去我執,證得一心不亂,從禪修中去體悟。〈十修歌〉是在生活中最好的修行,行住坐臥聲聲「阿彌陀佛」,注意起心動念把握當下,以歡喜心、正念轉識成智。

北區協會會長李德全總結,八關齋戒、五戒、共修,就是一種薰習。生活中遇到煩惱時用〈十修歌〉來修行,學佛修行,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愛書人吳銘澤表示,修持佛法,最重要的是打掉分別、執著,讓好種子深植八識田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