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靠我 佛青精進信仰昇華

人間社記者陳璿宇、張雅閔綜合報導「 |2017.09.04
3315觀看次
字級
佛光青年在福山寺的大雄寶殿內,專心念佛修持。圖/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南區佛光青年在佛光山禪淨法堂,體驗禪修的多面向。圖/人間社記者張雅閔

【人間社記者陳璿宇、張雅閔綜合報導】「青年,是佛教的未來與希望。」為響應佛光修持年,中華佛光青年中區、南區各分團精英共一百人,二日分別於福山寺及佛光山,參加一日念佛及禪修,用精進修持度周末。

二日,中區佛青各分團精英四十人齊聚福山寺,參加一日精進修持。福山寺住持滿醍法師、佛光青年總團主任有度法師、福山佛光青年輔導法師妙良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法師與學生、國際佛光會中區協會副會長林杏芬、彰化一區督導長周學文等講師,藉由念佛、閱讀、心靈對話與團務會議等,引領佛光青年激盪出生命的智慧火花。六十名南區佛青則回到佛光山禪淨法堂,由禪學堂滿具法師教授慢經行、藝術禪、茶禪一味等內涵,體會生活無處不是禪。

滿醍法師開示前,拋出「年輕到底有多久?」、「你能為佛教做什麼?」等問題,引導佛光青年腦力激盪。他強調,信仰不是老太太的權力,學佛修行要趁年輕,淨土思想重點在「信、願、行」,要發願累積不同的福德因緣,更鼓勵佛光青年每年帶一位至十位青年,加入佛光青年團隊,信仰是生命最好的依靠。

「你的極樂世界是什麼?」「做義工有什麼功德?」佛光山叢林學院的法師、學生與中區佛光青年心靈對話,藉由《阿彌陀經》,思惟極樂世界的環境與現實生活中有何不同,更因每人心境不同,營造出來的人間淨土也會不同。透過閱讀星雲大師〈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的文章,引領青年釐清生命的意義與正確的生活態度。

「佛教靠我!」,有度法師鼓勵青年,能從白象幹部做起,透過課程的學習,讓自己茁壯成長。有度法師說明,佛光山叢林學院協助念佛修持,帶領佛青在信仰修持中,不斷內化昇華,勉勵青年建立信仰的觀念,養成出世與入世的宏觀,靠著發心發願與實踐,成為「佛教靠我」的一股力量。

發願力行 給人歡喜方便

福山佛青團長卓郁紘,深刻體會青年需要佛法,他表示,學佛,就是向自己的煩惱魔軍作戰;念佛,就是對自己的煩惱習氣革命。妙法青年李雁真說,她發願每周到妙法寺共修,在每個當下與大眾結善緣,給人歡喜、方便。南區佛青陳鉦瀅說,了解到禪定有很多種方法,從靜態到動態各有不同,透過多元學習做到「不只是看外相,更要能深入了解內涵。」

有度法師鼓勵青年「信、願、行」要有執行力與發願,佛青呂哲育發願要誦一部《梁皇寶懺》,累積善念而能影響帶動別人;楊柏毅表示,在當兵前每天做早課,凝聚正能量。

國際佛光會青年團總部執行長慧傳法師勉勵青年,將平常所看所學的製作成修行手冊,練習從生活細節中看出內涵,實踐三好四給。從信仰的原點出發,回歸原點,將信仰深入、傳承、延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