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台別院的佛學會考,考生們聚精會神在試卷上應答。
圖/人間社記者薛惠方
【人間社記者薛惠方、胡文豐、孫芳菲台南綜合報導】為提升社會大眾的佛學素養,及對人間佛教的正知正見,佛光山南台別院、福國寺、慧慈寺、台南講堂、新營講堂等各道場,十一日舉辦佛學會考,以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考題,讓信徒從會考中更深一層領略法義,逾千人共襄盛舉。
會考當天,只見各區考生,人人把握時間複習作最後衝刺,見面的話家常,自動轉變成「你準備得如何?有把握嗎?」「佛教怎麼會衰微?」「為何要稱作人間佛教?」等內容的分享與討論。
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表示,南台別院落成至今已十年,若就一般社會教育年限,可以說出入台南區道場的信徒都擁有博士頭銜。舉辦佛學會考有四項重要意義,把會考當成共修課程,共同樹立書香風氣;讓社會知道,正信的佛教徒,深入經藏;改善社會風氣,淨化信仰層次;名片或百年後的訃文,可以增寫「參加過佛學會考」,讓子孫引以為榮。
「不在於考幾分,而在於讀進多少分」,信眾吳政河非常肯定佛學會考的舉行,藉著這樣因緣,閱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所得到關於「人間佛教」的理解,是意想不到的收穫。他也鼓勵同修不要在意分數,多閱讀,以獲得更多知識為前提,不以分數為目標。
人間佛陀 人我是修持
「沒有來參加佛學會考,就虧大了!」羅金發分享,自從拿到《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在閱讀中,對於有些內容總是不解其義。報名佛學會考後,一讀再讀,對於佛陀如何在人間佈教、大師如何推動人間佛教,以及眾生實踐人間佛教的方式,都有了更深入的體認。他認為如果沒有參加佛學會考,重拾書本的原動力就會大大減半,「既能增加佛學常識,又能豐富心靈內涵,怎麼能不來參加呢!」
「對於考試真的不太行,只能就了解的部分回答,明年我要再來應考,一定對人間佛教理解更多!」新營講堂八十多歲的陳賴滿月表示,年紀已經這麼大,還能有機會增加佛學知識及了解大師所推動人間佛教的精神內涵,讓她感動歡喜。
張杜梅則說,為會考而研讀,才更知道佛陀是人間的佛陀,原來佛法不離生活,日常人我之間相處就是修持,讀書過程讓她法喜充滿。
書中20問 疑惑獲解答
慧慈寺住持覺華法師勉勵信眾,不要在意考試成績,重要的是了解佛陀的智慧與知見,並化為內心的資糧。
慧慈佛光童軍團在副總團長楊淑喜帶領下,有三十人參加會考。考前曾有兩次共讀,讓童軍了解意義,增添應試信心。
更生人黃先生在知霖法師送書與鼓勵下,雖然只有國中學歷,仍提起勇氣參加B組考試。他細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後,說:「書的開始有二十問,感覺就是在寫自己的問題,因此對人間佛教的疑惑獲得解答。」
因為參與佛學會考,許多家庭有親子共讀的機會,不少母子、母女檔一起應試,更有三代共同參加。住新市的陳曉瑩人小志氣大,甚至問媽媽為何她不能像大人一樣考A組,就可以挑戰填充、問答等較有難度的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