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本生故事中,佛陀秉持著眾生平等觀念,打破古印度階級制度,接受挑糞人尼提的出家。
圖╱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提供
文/妙書
六月完成最後一部經提交審查,打包整理多年來的心血結晶,從佛光大學光雲館搬回本山,進行後期印製工作。算著,這已是《本緣藏》雲水生活的第五遷。
二○一二年季春,時任宗長的心培和尚巡山,不期而至人煙罕至的檀信樓地下二樓,帶給編輯同仁午後驚喜。臨去,和尚打機峰問:「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我,本緣藏是什麼?」時至今日,《本緣藏》出版在即,我想回答:「在經典中,與諸佛菩薩在輪迴中相遇、相知、相惜。」
二十五年前,第一次在佛光山看到佛經,喚醒悸動的古老靈魂,開始喜歡一頁一頁翻經典,雖然有些看不懂,但覺得很幸福。因這幸福,接引著與諸佛菩薩一期一會,參與編藏工作。閱藏不比編藏,整理典籍不只要有文字學、目錄學、版本學知識,仍至音韻、訓詁學的基本常識,更需要一顆戒慎恐懼的謙卑柔和心,才能進入佛菩薩世界。從無到有學習,考驗著耐心,無數山中歲月,對著標月指,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反覆思惟,努力想把月亮輪廓描繪出來,但真正的月亮在心中,等待有心人霧散月現。
《本緣藏》收錄了佛陀的本生事蹟、菩薩與佛弟子的過去世因緣、佛說的譬喻因緣等,依其內容、翻譯年代歸納分冊,加以標點斷句,校勘注解,重新編排。豐富的故事,精采的情節,身如其境的與佛菩薩相逢,一起面對生命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開悟解脫。
生生世世修鍊
成就佛道
時而是集智慧與慈悲的太子,入海求寶;時而是光彩耀眼的九色鹿,以德報怨;時而流連在尼連禪河畔,勇敢降服內外魔王;時而親切為病人除汙去穢,開示說法;時而……。
讀著讀著,自己從沒缺過席,始終在輪迴中,與佛菩薩相遇。但相遇不一定相知,相知不一定相惜。
佛陀視眾生如摩尼寶般珍惜,一世一世修鍊,圓滿成就佛道,最終發現佛陀並沒有像在大殿仰望的遙遠,而是在身邊的親切;感受到佛陀至親般的溫暖,在無始劫中,不即不離守護;明白修行的實在,只要每一個當下,護好心念;知道悟道很容易,清楚明白因緣即是。發現,我就是佛,原來這就是人間佛教。
大師說:「藏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懂為難;懂得不難,能記為難;能記不難,能用為難。」前人之跡,垂益後人,惟願世世與諸佛菩薩相相遇、相知、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