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一,亦是民間俗稱的「慈悲月」,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奉祀開台媽祖的新港奉天宮都會在農曆六月的最後一天,依循數百年來的傳統古法,舉行「封鐘鼓」儀式。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表示,所謂封鐘鼓,指的就是在農曆七月停止所有鳴鐘擊鼓的儀式,目的是避免驚擾來到陽間接受普度的先民列祖、好兄弟們,藉此展現媽祖的慈悲精神。
一般來說,為傳達對神明的崇高敬意,奉天宮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及十四、月底這四天,廟方人員早上與晚上都會進行鳴鐘擊鼓的儀式,唯獨農曆七月例外。
因為這個月是「好兄弟」來到民間接受民眾普度的時節,為避免宮廟鐘鼓聲驚擾到他們,特別選在農曆六月底進行封鐘鼓,以免被不知情者誤敲。
儀式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進行,先由奉天宮誦經團念誦《媽祖經》等經文,祈求諸神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再由何達煌依循儀軌親自封鐘鼓。
完成儀式後,奉天宮在農曆七月間都禁止燃放鞭炮,也不會誦經,一直要等到農曆八月一日上午五時,才會正式將鐘鼓重新開封。
「封鐘鼓的儀式不僅傳承了數百年來的悠久傳統,更展現媽祖娘娘慈悲為懷精神。」何達煌說。
封鐘鼓的傳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自笨港天后宮時期,迄今已長達數百年歷史;奉天宮至今仍秉持傳統,希望將這難得一見的宗教儀式傳承下去;尤其現今不少廟宇都已改為電動式鐘鼓,這項依循傳統古禮的「封鐘鼓」,更能彰顯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