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爸」陳福生(圖/大慈育幼院提供)在佛光山擔任義工將近三十年,從整地、水電到拿手的木工,只要是需要幫忙的地方,甚至海外道場,他幾乎隨傳隨到,即使農曆春節,也是匆匆用了餐就趕上山幫忙燈會事宜。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訓爸」陳福生(圖/大慈育幼院提供)在佛光山擔任義工將近三十年,從整地、水電到拿手的木工,只要是需要幫忙的地方,甚至海外道場,他幾乎隨傳隨到,即使農曆春節,也是匆匆用了餐就趕上山幫忙燈會事宜。陳福生說,佛光山已是他的另一個家,「看到這個家好,家裡人都開心,做再多也歡喜」。
大大的嗓門、爽朗的笑聲,看不出來已是八十四歲高齡。早年從事裝潢工作的陳福生,同修很早就接觸佛光山,常常到山上當義工,他說:「查某人只要家裡顧好,要當義工,我也沒意見。」沒想到這樣的因緣,也間接造成他兩個女兒最後決定出家。「一開始當然無法接受,很捨不得,但孩子心意已決,我也沒辦法。」
五十歲就從職場退下來的陳福生,有天突然接到法師詢問,是否可以到山上來幫忙,「我就猜那應該是永訓和永勳法師的點子,希望讓我有機會多接觸認識佛光山。」
因花車與大慈結緣
這一做,竟然就做了將近三十年。陳福生說,早年他主要負責山上設備的修理和維護,什麼都做,包括南屏別院購地還未動工興建,他也去幫忙整地;甚至海外道場,像是南非南華寺、日本本栖寺等,也都留下他「手作」的痕跡。大約二十年前,星雲大師提議舉辦燈會遊行,他便開始協助大慈育幼院製作花車;近年因為常住體恤他上了年紀,減少他的工作量,逐漸地,他成了大慈育幼院的「專屬」義工。
從繪製圖版、切割木材到組裝車身,陳福生不但製作遊行花車平台,還主動協助遊行過程中的大小事宜,堪稱活動幕後的大功臣,但他一點也不居功,他說:「自己家裡辦活動,當然大家要『逗相挺』。若要說辛苦,這些老師和孩子更辛苦。」
「每次聽到大家『訓爸』,還有大慈孩子叫『爺爺』,就覺得自己有好多兒孫!」陳福生笑說,繼續手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