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 花開見佛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2013.10.19 語音朗讀 22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作者簡介張之先 1946年出生,四川內江人,係已故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侄孫。1993年接觸攝影,1995年開始以拍攝荷花題材至今。曾任重慶師範學院、深圳高等職業學院客座教授,熱心推動深圳文化藝術工作,受到深圳文化藝術界好評。攝影/張之先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攝影/張之先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攝影/張之先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攝影/張之先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攝影/張之先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攝影/張之先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攝影/張之先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攝影/張之先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攝影/張之先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攝影/張之先 作者簡介 張之先 1946年出生,四川內江人,係已故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侄孫。1993年接觸攝影,1995年開始以拍攝荷花題材至今。曾任重慶師範學院、深圳高等職業學院客座教授,熱心推動深圳文化藝術工作,受到深圳文化藝術界好評。現為深圳市老年攝影學會會長,先後在大陸、香港、澳門、泰國舉辦過攝影展和講座,攝影作品散見大陸各大報刊。 張之先攝影展 ■展覽時間:2013/9/28-11/3 ■展出地點:高雄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開放時間:周一~周日9:00~17:00 文/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攝影/張之先 荷花,又名蓮花,別稱菡萏。在中國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藝術家經常使用的創作手法,荷花因植於池沼之中,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它的生長生態,又正好是一個社會理想人格的比喻,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成為文人畫家久頌不衰的題材。 荷花又因妙香廣布,能令見者喜悅、吉祥,所以,諸佛及菩薩大多以蓮花為座,如極樂淨土的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二菩薩,皆坐於寶蓮花上,也使荷花素為佛教徒所珍視。 攝影出現後,荷花自然也成為拍攝對象。張之先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拍攝荷花,一年到頭,往返穿梭於池塘荷田之間,透過各種視角角度,從最初的小荷、新荷、盛荷,再到後來的枯荷、殘荷,呈現從色彩到神會、漸悟至頓悟的鏡頭語言。 此次,張之先受佛光緣美術館總館之邀,以「花開見佛」為題,展出七十七件荷花攝影作品,期透過荷花之美,讓觀者從中體悟生命力的飽滿和繁盛。 前一篇文章 看過來!【天涼好個秋】徵圖 下一篇文章 展覽訊息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手機開麥拉】培養攝影眼【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紀實攝影】四季絕景‧只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