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屏除臆度的收穫

李胤霆 |2018.07.02
1783觀看次
字級

文/李胤霆

帶著年幼的孩子背誦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也為他們說明,小小年紀的黃香,替父親「扇枕溫席」的體貼之心。愛聽故事的孩子往往追問,有沒有其他孝親的事例?於是,課堂上我們一起分享過〈郭巨埋兒奉母〉、〈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等等典故,可是,對現在極聰慧的孩子來說,郭巨、王祥等人的事蹟,實在太違反常理,令人難以置信,能和黃香一樣,讓多數孩子信服的,大概要屬緹縈了。

緹縈複姓淳于,西漢臨淄人,是當時名醫淳于意的第五個女兒。其父淳于意自幼習醫,曾任太倉令,為官清廉、體恤百姓,被尊稱太倉公,後因不喜官場應酬,辭官鑽研醫術,四處替人診治。只是,淳于意日後也因此獲罪。

一說是,淳于意為幫一位貧婦診療,拒絕先前往救治皇親,得罪了權貴,當貴族病逝,便被誣陷為謀殺;另一說是,有位富商之妻生病,請淳于意醫治,但商婦不見好轉仍病逝,商人仗勢告發淳于意誤診害命。無論何種說法,最終都是淳于意被捕,且按律遭判「肉刑」,將被押解至長安行刑,臉上可能被刺字,也可能被割去鼻子或砍斷手腳。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詳述淳于意臨行的那一刻︰「意有五女,隨而泣。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於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乃隨父西。」淳于意押送前,五個女兒淚眼相別,他對沒有兒子能在危急時刻解救自己,十分憤慨。小女兒緹縈聽見這樣的話語,非常難過,立即請求隨父前往長安,眾人見她是年幼的女孩,考量路途遙遠、艱辛,紛紛勸阻,緹縈不為所動,堅持同往,沿途照應及思索營救父親的方法。

飽嘗風霜抵達長安,緹縈設法將請願書送至漢文帝的手中,當文帝讀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才瞭解淳于意的優點;覺知肉刑對人身心的傷害;被緹縈願至官家為奴,替父親贖罪的孝心與誠意感動,寬宥了淳于意的罪責,還進一步下詔,廢止自夏朝即有,在中國已執行了兩千多年的肉刑。

緹縈不單成功為父親解危,甚且影響了國家的刑責,嘉惠全國百姓。史學家班固以緹縈的經歷,寫下著名的〈詠史〉一詩,最末兩句:「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駁斥了淳于意對無子的悻然,給予緹縈崇高的讚譽。

中國文獻中,對緹縈的著述,大致止於救父事件,未言其後生活。但不少典籍記載淳于意免於肉刑後,更加醉心醫藥,總結看診經驗撰寫「診籍」,即如今的病歷制度;打破從前醫術不外傳的不成文規定,收了弟子,培養醫學人才,發展成「齊醫學派」,他們醫術、醫德兼備,對中國醫學有輝煌的貢獻;成語「改過自新」亦和淳于意有關。

聽完緹縈的故事,孩子屢屢發出不平之鳴,「淳于意重男輕女、大人看不起小孩」之類的抗議聲不絕。然而,在緹縈的堅持之中,我們也發現,一個人若能屏除他人對自身性別與年紀的臆度,追隨自己的本心,秉持初衷做對的事,或許,會有許多意料之外的收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