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醫療資訊 伴癌友路上同行

李祖翔 |2017.10.17
6205觀看次
字級
楊瑞珍是醫師余本隆國中時的授業恩師,沒想到多年以後,青出於藍更勝藍,還和老師一起助人。圖/楊瑞珍提供
楊瑞珍為和信的癌症博物館撰寫「生命故事書」,鉅細靡遺地分享她的動人故事。圖/楊瑞珍提供

曾經,國中教師楊瑞珍對待學生,亦師亦友亦家人;現在,學生在各領域發光仍惦念師恩,成了她的貴人,令她讚歎:「此生與這些孩子相遇,真好!」

熱血真誠 主動關心網友

退休後的「楊老師」因為親歷罹癌之苦,卻與得意門生——和信醫院乳房外科醫師余本隆一同打開慈善大門而被更多人認識,她自願搭起醫病橋梁,創建Line群組「傳承」,分享醫療資訊,更主動陪伴,讓癌友不再無助、惶恐,日前甚至為和信的癌症博物館撰寫「生命故事書」,鉅細靡遺地分享她的動人故事。

今年過年,一名癌友紅斑性狼瘡發作,求助無門,只在Line上通過信、素未謀面的「楊老師」竟主動關心,送了營養品給她,讓她感動得在回家的路上邊哭邊立誓以後也要像老師一樣助人。「楊老師」就是這麼照顧姐妹,和當年照顧學生一個模樣,令人印象深刻。

楊瑞珍幼時清苦,勤奮讀書,畢業於台灣大學。1976年投入教職,自台南教到台中,定居於台北,2004年退休。因為熱愛教學,退休後仍繼續在補習班授課,並獲選為全國多元入學改革聯盟試題的分析教師。至今,不少學生都還與她聯繫,對她的教誨難以忘懷,余本隆形容她:「老師是熱血真誠的人,不論對學生或朋友乃至不認識的陌生人都盡力幫忙、不求回報;也是熱愛知識,不論課堂或生活乃至生命上都不斷追求真理、毫不懈怠的人。」而正是這份師恩,開啟如今一同助人的因緣。

注意健康 因病學會放下

同事一樣難忘「楊老師」的認真,表示:「她每年都會指導學生作科展,對每個實驗的要求一絲不苟,即便午休也陪學生做作業。」這份難忘也讓她受邀回國中兼課。

工作總是做不完,加上負責到底的個性及想做的事太多,楊瑞珍給人的印象就像工作狂、女強人,她也一直認為自己的健康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誰知才過一甲子就得面臨癌症課題,讓她不得不感慨:「汲汲營營大半輩子,才明白『鐵打的江山,流水的健康』!」原來健康就像高處掉落的玻璃,不細心照顧隨時會粉身碎骨。

確診後,楊瑞珍歷經手術及每3周一次的化療,共8次,緊接著標靶治療17次,再展開一周5天的放射治療,共31次。但她依然正面看待「這番教訓」,笑說:「不支的體力教我『學習放下』,化療後的身體讓我『學會忘記』,如果不是生病,我可能仍會像陀螺一樣日夜不停的旋轉。」

師生戮力 醫療資訊把關

現在的楊瑞珍,珍惜生命,每天睡醒都感恩又多活了一天。雖然她無法像從前付出得那麼徹底,求知的性格卻依然如影隨形的跟著,她開始把癌症療程弄清楚,並把資訊建檔、分享出去!這一切只因為她深知「等待才是最大煎熬」,而碰到一個令人放心的醫生相當於買到未來健康的門票,所以才自願幫姐妹迅速獲得醫師的回應,免去一而再的奔波、惶恐與無助。

為什麼群組這麼強調「要給醫療的正知識」?老師說,許多癌友都被網路不實訊息欺騙,看了很難過,因此在取得醫師同意後,組建了群組「傳承」,強調不必按讚、不必言謝,「只討論療程相關問題」,並常以科學態度提醒大家,莫輕信網路偏方,忽視正規醫療。

很多人受老師的真誠與熱情打動,請她幫忙勸說不願意接受自己罹癌及走正規醫療途徑的家人,她也不吝答允,她時常鼓勵姐妹:「要給自己一些心理準備,再給—些心理建設,剩下就是接受這門無法退選的課程。」儘管勸說不易,老師還是願意透過互動、關懷讓姐妹坦然。

「只要人變得開朗,抵抗力就會提高!」老師歡迎更多姐妹加入群組,還說:「我們因為有緣、有共同的痛而相識、相聚,我們分享經驗、交流智慧、相互陪伴,在漫長的路上一起同行。」老師的笑容讓人安心,堅定的神情給人希望,更有雙溫暖的手為群組近400名姐妹帶來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