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綠行動 日常生活就能減碳

 |2024.04.22
711觀看次
字級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來,這項跨國界的活動,旨在提升環境保育意識,保護自然環境,已成為全球最盛大的公民活動之一。除了各界舉辦不同活動,以下幾項建議不僅有趣,也能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

1.種樹:這是地球日的經典活動,樹木不僅能降溫,還可淨化空氣,釋放更多氧氣。

2.騎自行車:路上汽車少了,就能減少空汙、碳排放,也可選擇共乘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與朋友、家人以遊戲方式,進行交通碳排放量的競賽,看看誰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與交通相關的碳排放。

3.勇敢發聲:主動接觸、了解氣候活動的組織,並參與他們的行動,也可以發起或簽署請願書,要求做出改變。

4.節約用水:全面檢討用水習慣,例如安裝節水淋浴噴頭、檢查廁所是否漏水等。節約用水是長期任務,需制定真正有效的計畫。

5.重複使用袋子:據估計,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使用365個塑膠袋,光是生產塑膠袋,就需要約1200萬桶石油。購買美觀、可重複使用的袋子,不僅時尚,又有助環保。

6.使用可重複裝水的水瓶:回收塑膠水瓶,仍會損害環境,建議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瓶子。

7. 採購當地種植的農產品:生鮮雜貨商店裡的食物,平均要運輸1500英里才能到消費者手中,採購當地農產品,可減少運輸距離。

8. 審慎購買衣物:選購二手物品,可以減少消耗新資源,一些研究顯示,線上購物對環境更有利,因為約少消耗30%的能源。

9.舉辦衣物修補工作坊:學習基本縫紉技巧,修補已擁有的衣物,降低對荷包、環境的衝擊。

10. 社區花園:參與社區花園能建立社區人際關係,且種植蔬果、草藥,可減少對工業化農業的需求,並降低運輸相關的碳排放。

11.回收海岸線廢棄玻璃:海岸線侵蝕日益嚴重,一些組織開始把回收玻璃,變成沙子的替代品,緩解海岸線遭侵蝕的速度。

12.改造後院,供動物棲息:可以在後院栽種當地植物,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棲息地。

13.投入環保工藝:用回收材料製成花盆等物件,減少購買新品。

14.捨棄紙本目錄:紙漿和造紙工業是森林砍伐的主因,用於生產目錄的木材,約占全球木材消耗量15%。

15.出門欣賞當地動植物:對周圍的自然環境了解愈多,愈能欣賞自然的美麗,並認識其重要性,也會萌生保護它的責任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