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9
【故宮學研究院首席專家】王軍 故宮內外探文明

文/記者劉夢妮 來故宮工作的第九年,王軍出版了他的第三部學術著作《天下文明:紫禁城規劃思想與古代中國》。 在這本書中,王軍從紫禁城及明清北京城規劃、設計以及營建制度的研究,提出這樣一個具有開創性的觀點:修建於古代中國晚期的紫禁城,其建築制度源出上古之天文與人文,直通農業文明的原點,其所承載的知識...

2025.10.12
【孟戲傳承人】李安平 孟戲人生 高腔傳世

文/記者萬象、曾恆貴 2006年,孟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從小看著父親的戲長大,李安平被孟戲裡的人物故事、一招一式和人生哲理深深吸引。 清風徐來,荷塘泛波,除完雜草的李安平爬上塘邊,甩去塘泥,擺開架勢,哼唱起了孟戲高腔。 五十七歲的李安平是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甘竹...

2025.10.12
【酉陽陽戲傳承人】陳永霞 一手耕田一手戲

文/記者唐奕、李愛斌、張子彧、郎鏵瀛 酉陽陽戲,又稱酉陽土家面具陽戲,是酉陽土生土長的地方劇種,歷史悠久。一群平均年齡近70歲的農民唱戲人,以院壩為舞台,以稻田、民居、山林為背景,傳唱古老的酉陽陽戲。 農忙時下田耕種,為了生計忙碌不停。閒暇時登台唱戲,演繹人間百轉千回。 位於武陵山區的重慶...

2025.10.05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 病原在哪裡 疾控人的戰場就在那裡

文/記者顧天成 南極冰層、深海熱泉……隨著技術進步和生態變化,更多「生客」正闖進人類視野。2024年,大陸科學家就在標本中發現了16萬餘種新的RNA病毒。「哪裡有危險的病原,哪裡就是疾控人的戰場。」為了這份初心使命,徐建國執著追求了40餘年。 實驗室的燈光亮至深夜,顯微鏡下,微生物如星雲般匯...

2025.10.05
【數學家】張益唐 AI時代要多學一點數學

文/記者鄭天虹、詹奕嘉 張益唐旗幟鮮明地反對「AI來了就可以不學習」的觀點:「正因為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未來數學可能更重要了,應該多學一點數學。」 張益唐,華人頂尖數學家,曾在孿生素數猜想和黎曼猜想上取得實質性突破。今年六月,張益唐回到中國大陸,全職加盟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擔任首席科學家;九...

2025.09.28
【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

文/記者于力 生命一樣,平凡的光,愛在身旁,讓我們好好活一場,心若無恙,就是最美好的時光,不辜負這一世的來來往往。──單丹〈生命一樣〉 「每個人都在拚命學習,還有校排的競爭壓力,內捲成了瘋狂的代名詞,就算做不了第一,我也絕不放棄,做更好的自己,這就是我生命的意義……」七月十五日下午,陽光明媚...

2025.09.21
【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

文/徐速繪、陶亮、薛宇舸、彭亦凱 江蘇鹽城東台市博物館內有一個專門的國家級非遺東台髮繡展廳,展示佛像、花鳥、人物、歷史故事等各種髮繡精品,作品質感紋理別具一格,帶給人們獨特的觀賞體驗。 髮繡又稱「墨繡」 在距博物館不遠處,當地重點打造的西溪天仙緣景區內,東台髮繡展示館也以精美的髮繡作品為遊客呈...

2025.09.21
【大豐瓷刻傳承人】陳銀付 一事做極致不枉此生

文/伍婧丹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一枝鋼鑿、一把鐵錘在瓷面上敲打成點,積點成線、再成畫面。一隻麋鹿在瓷盤上躍然而出,這就是被稱為瓷器上的「刺繡」︱︱大豐瓷刻。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大豐瓷刻以瓷器為載體,以鋼鑿、鐵錘為工具,利用瓷器本身特有的質地和鑿刻後產生的崩瓷效果,將深淺不一、疏...

2025.09.14
【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

文/記者何磊靜 學戲劇文學出身的趙健在大學時期就是出了名的「讀書人」,讀書是他的生活習慣,他在大一時,學校頒了獎給他,因為他這一年登記在冊借閱的書籍達400餘本。 每到周末,在自家書房、客廳或任何一處安靜角落,「九○後」小伙趙健架上手機,調好燈光,就開始對著鏡頭滔滔不絕講書,情到深處,不自覺...

2025.09.14
【「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

文/記者趙怡寧、張雅雯 「搭伙兒CHAOS」不僅提供書籍和空間,更通過文化沙龍、藝術工作坊等活動,讓居民從空間使用者轉變為文化創造者,使書屋成為充滿社群活力的文化客廳。 下午四點剛過,成都市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區益民菜市漸漸熱鬧起來。居民們拎著菜籃子,在琳琅滿目的商品間仔細挑選,孩子們不等家長買...

...
1 2
...
104
1 / 104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