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社論--危機邊緣的東亞變局

川普日前先和習近平通電話之後,迅速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再通電話。雖雙方並未透露詳細內容,但很顯然川普對日本有相當的制約作用,以致於一向高調張揚的高市並未出面多談。此舉是否能緩和中日劍拔弩張的局勢,受到各界矚目。 習近平與川普通話,可以說是為了延續韓國APEC會議之後,要安排明年互訪而進行的程序性工作...

2025.11.26
社論--政府應守法勿濫權

執政當局近期再度掀起「陸配參政權」風暴。內政部部長劉世芳宣稱「中國大陸是外國」、「公職只能對單一國家效忠」,且指稱若不把大陸視為外國,就是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也直接宣判「陸配參政在台已死」。不僅切割兩岸關係,更直接推翻《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形成的法制架構,反映...

2025.11.25
社論--財富的意義是善用

美國富商大衛洛克斐勒二世,本月初到台灣參加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基金會創立三十年活動,於接受媒體訪問時,他說:「財富的意義不在擁有,而是善用。」 老洛克斐勒創辦標準石油公司致富,百餘年來家族事業已開枝散葉,既擁有財富、善用財富、擔起相應的職責;更致力於救濟charity(急難救助)和公益philanth...

2025.11.24
社論--從大陸發展棒運談起

社論 亞洲棒球近年來表現突出,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台灣隊奪下WBSC世界棒球十二強賽事的冠軍,美國道奇隊的大谷翔平等三位日本球星扛起全隊戰績,並拿下美國職棒大聯盟的二○二五年世界大賽。即將於二○二六年一月開打的「中國棒球城市聯賽」(CPB),趕上這一波熱潮,但未演先轟動的是,由於「上海兄弟」隊徽因...

2025.11.23
社論--軟實力與國家形象

衡量一個國家除了軍事政治的硬實力外,近年更重視國家的軟實力。根據一項最新指標調查,中國大陸、韓國的軟實力都上升,尤其韓流席捲全球,更被視為指標。 根據「品牌金融」今年初發布以全球軟實力指數對聯合國全部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進行年度評估,美國仍是全球軟實力第一名,但因為民調期間歷經總統大選,使美國的國內...

2025.11.22
社論--新台幣匯率的壓力與挑戰

我中央銀行與美國財政部日前首次正式同步發布聯合聲明,央行承諾不操縱匯率政策、縮短公布干預匯率資料的時間、提高干預政策透明度。外匯市場大致平靜無波,但新台幣匯率不可避免將進入大波動時代,對台灣經濟與投資恐將有深遠挑戰。 這次台美聯合發布的匯率聲明,有市場專家擔憂這是「台灣版的廣場協議」,如同一九八五...

2025.11.21
社論--勿被手機綁住的新人生

美國肯塔基州實施全州校園手機禁令,結果發現,學生的閱讀量明顯增加。如路易斯維爾市的歡樂嶺公園高中就發現,新學期才剛開學十七天,學生就借閱了一千兩百多本書,是去年全年借閱量的一半,其他學校也類似;可見沒手機可用,學生開始重拾閱讀的樂趣。 自第一款智慧型手機在一九九二年問世,生活與手機的關係愈來愈密切...

2025.11.20
社論--長照的悲歌

最近兩則八旬父母,為了年老力衰,無法再照顧身心障礙兒女,導致悶死兒女的新聞,深深引起社會的同情與關注。法官更了解那悲劇下父母之苦,千方百計尋求輕刑輕判,卻很無奈,必須判處一定刑期。最後只能祈求總統以其權限,加以特赦。這事件所顯現的,不僅是人倫悲劇,更是長照政策下,如何建構長期照護的制度。 從父母的...

2025.11.19
社論--台灣沒事 亞太沒事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拋出「台灣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機」的言論,暗示日本可能在特定情況下行使集體自衛權,直接牽動東亞安全神經。此番表態不僅突破日本多年來的戰略模糊,也使原本脆弱的中日關係急速降溫。 高市的發言,無疑代表日本對自身安全政策的又一次突破。日本過去雖不斷強化安全體系,但在涉台議題上仍持守分寸,...

2025.11.18
社論--救災防疫的困境

今年多次颱風擾台肇災,嘉南沿海建物受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持續潰決,先淹光復鄉,兩個月後再淹萬榮鄉;直至宜蘭蘇澳鎮水淹一層樓高,才揭露蘇澳溪分洪計畫已延宕十五年。 災防第一線在地方,但災防資源、權限和匯集資訊平台,則由中央部會統整。全靠兩級政府能分工、協同,即能鏈接出行動力。 台灣頻發地震和颱風...

...
1 2
...
889
1 / 889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