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8
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

編譯/韋士塔 塑膠汙染危機威脅全球之際,瑞士的科學家取得革命性的創新;他們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新的材料,這種材料不僅柔韌,且可生物分解,甚至能食用。研究團隊希望以這種新材料為基礎,持續擴大應用領域,開拓永續材料科學的未來。 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究所(EMPA)的研究團隊從真菌獲得靈感,他們創造的...

2025.06.28
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

編譯/韋士塔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革命性的裝置,能直接從大氣中收集水;這項裝置的特點,是能夠在任何地點有效產生淡水,即使在極端乾燥、高溫的地區,例如加州的死亡谷,有助解決全球面臨的飲用水危機。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傳統水資源的河流與湖泊逐漸枯竭,但人類對飲用水的需求卻日...

2025.06.21
材料銀行 賦予回收建材新生命

編譯/韋士塔 在比利時的小鎮魯汶(Leuven),一群「都市礦工」正在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他們從被拆除的建築中,挑選出可再利用的材料,包括:木材、磚塊、石頭及瓷磚等,並將這些珍貴的資源運送到稱為「材料銀行」(Materialenbank)的公司,等待新買家讓這些回收材料獲得新生命。 隨著城市發展...

2025.06.21
研發「鈣鈦礦」電池 輕巧且耐用10年 日本新技術 把城市變太陽能農場

編譯/韋士塔 近幾年來,日本曾被天災重創,特別是在2011年發生的地震和海嘯之後,福島核電站遭摧毀,對經濟與用電造成嚴重威脅。然而,這場災難也促使日本政府重新思考其電力生成的策略,大舉投入太陽能技術研發,成功把災難轉化為機遇。 為了確保更安全的發電來源,並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目標,日本不僅...

2025.06.14
提高飼料生產力 還能淨化生態 廢水種浮萍 打造自動化低碳農業

編譯/韋士塔 氣候變遷、化學農藥濫用、病蟲害對農民帶來巨大衝擊之際,他們還需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供應鏈穩定性不足、原物料價格震盪、勞動力短缺、廢棄物管理法規以及永續發展壓力。如何在市場瞬息萬變、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情況下,保持獲利能力,成為農業發展的核心議題。 為了協助農民,推動永續農業,許多創新解...

2025.06.14
「野生稻」生存力強 能抗蟲害、病毒 越南鬼稻基因強 抗暖化優勢作物

編譯/韋士塔 為因應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科學家們正積極尋找各種解決方案;研究人員發現,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一種「鬼稻」,可能掌握了這個難題的解決之鑰。 被越南當地民眾稱為鬼稻(lúa ma)的稻種,是源於湄公河三角洲的多年生野生稻,也是現代亞洲稻(Oryza sativa)的祖先。鬼稻的名稱相當有...

2025.06.07
創意活動能表達自我 效益勝過就業 手工藝創作 大幅提升幸福感

編譯/韋士塔 研究人員發現,繁忙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的壓力和焦慮增加,但藝術與手工藝可能是提供心靈慰藉,提升幸福感的祕密武器。 英國研究人員指出,許多人可能覺得自己已經過了享受繪本、手工藝創作的年齡,但事實上,參與藝術與手工藝活動,能顯著提高個人的幸福感和與生活滿意度。 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

2025.06.07
動物療法 改善健康促進社交

編譯/韋士塔 動物療法也稱為寵物療法,是一種利用動物來幫助人們應對身體、心理與情感狀況的治療方式。專家認為,以動物為夥伴,能夠為不同年齡層的人們提供安慰與支持,對多種心理健康問題的患者都能產生正面影響,無論是狗、迷你馬、爬行動物,甚至鳥類,都能扮演動物醫師。 這些受過特殊訓練的動物,不僅能在醫...

2025.05.31
材料科學創新技術 瀝青含植物孢子 自動修復道路裂縫

編譯/韋士塔 在現代交通系統中,路面的品質對安全和便利性至關重要。然而,路面不可避免的會因各種因素受損,出現坑洞與裂縫,這不僅影響行車安全,也增加維修成本。近來,英國與智利的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瀝青,這項創新突破,可能成為解決道路問題的重要方案。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

2025.05.31
利用淡水鹹水鹽度差異 轉化電能 滲透能大突破 再生能源新藍海

編譯/韋士塔 氣候危機日益嚴峻之際,各界亟欲尋求永續的能源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再生能源的創新技術備受重視,被稱為「藍色能源」的滲透能,近來也成為關注焦點。 滲透能,是一種尚未被廣泛了解的能源生成方式,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淡水和鹹水之間的自然鹽度差異,產生的滲透現象來獲得能源。研究人員解釋,當淡水通...

...
1 2
...
102
1 / 102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