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立志 形塑移工生命價值

李祖翔 |2018.09.04
2116觀看次
字級
吳致寧與夥伴為讓移工學習、改變命運而創業。圖/吳致寧提供
吳致寧的工作行程總是滿檔的,去年還到菲律賓貧民窟教書。 圖/吳致寧提供
「One-Forty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讓台灣人了解移工,包括安排彼此享用家鄉美食。圖/吳致寧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不會規畫未來,跟著心的感覺走,也能找到成功道路!25歲的吳致寧在旅行、打工的見聞中確立志向,投入非營利組織,幫助人們形塑他們的生命價值。

吳致寧愛旅行,高中就到加拿大住了2個月,覺得「人人平等」的觀念很有新意。考上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後,每個寒暑假都出國,以打工、志願服務及教育部計畫徵選、公費出國參訪非政府組織等方式靠自己體驗不同文化。

升大二的暑假,透過 AIESEC學生組織去了土耳其,接觸伊斯蘭教,翻轉「他們都是恐怖分子、都要戴頭巾」的印象,了解原來戴頭巾是一種選擇,鼓勵但不勉強。「他們的信仰教導民眾要友善、慷慨,連小孩都樂於分享食物、邀我們參加活動,所以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沒有隔閡。」而第一次參加齋戒月,讓她發現穆斯林愛乾淨的一面。

一邊旅行一邊學習,當吳致寧意識到期待落空和相機毀損會產生負面情緒,索性決定「以後都不規畫了」,並以「沙發衝浪」的方式旅行各國,進行深度交流,也培養了「說走就走,不拖泥帶水」的行動力,她笑稱「人來瘋」是性格最貼切的詮釋。

走自己的路 助別人圓夢

升大三的暑假她到美國紐澤西的遊樂園打工,每天都在切披薩、賣披薩、結帳,深刻體會勞力賺錢的艱辛,期盼將來就業能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她也去過紐約,領會到如何自在做自己,不在意別人眼光、不怕跟別人不一樣,慢慢為想要的生活建立雛形。

她不像一般的學生,急著累積優勢、實習,增加就業機會,反而接觸大量的校外分享會,在講者的目光中看到「做了與眾不同卻是真心想做的事」的光芒,她也想走不同的路、分享自己的故事,「我想協助別人完成夢想,走一條自己的路,而不是滿足社會、父母期待。希望他們看到自己的可能性。」她覺得,如果活得和別人一樣,即便擁有了成功、幸福,還是會有深埋在心中的遺憾。

大四寒假她在法國與非政府組織收留的非法移工一起生活,用沒有絕對對錯和人人平等、不批判、謙卑的態度聆聽被迫離鄉養家的故事,納悶:「為什麼他們活得那麼苦,我卻像有特權般的幸運?」決定用這個特權幫助在波折中的人,把他們的價值提升,讓世界更好。

赴國際交流 談移工人權

畢業後她在媒體公司服務一段時間,聽到移工分享故事,觸動了創業的心思,「那是一位年紀與我相仿的印尼女孩Yani,從小爸爸為Yani存了上學基金,沒想到高中畢業爸爸就過世,她用那筆錢為爸爸辦後事,然後到城市當女工,一個月有6、7000元的收入,聽說台灣薪水超過3倍才來。」

「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能回去讀書,再開一間有台灣食物的餐廳,不過她還要養媽媽、買房,要擔憂的事很多。」吳致寧說,沒法想像自己在20歲的時候如何從事為老人洗澡、煮飯的工作,更難想像勇敢的離鄉背井,學會知足和快樂。震撼後,她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創辦了「One-Forty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是台灣第一個具規模的移工培力組織,希望移工回國後能有不一樣的生活,也讓民眾改變對移工的看法。協會成立3年,就成功讓周末聚集在台北車站大廳的移工多了笑容與被接納。新加坡和香港的組織都佩服他們,竟能用很酷的影像讓年輕人關注移工。

吳致寧的工作行程總是排得滿滿,去年還到菲律賓小住1個月,在貧民窟教書,學生是她與夥伴主動找來的,他們陪伴有皮膚病、睡在橋下的孩童,累積對生命的體悟與珍惜助人機會;今年她又爭取到獎學金,參與國際組織「One Young World」的高峰會,與2000名致力解決社會問題的年輕人一起交流,10月就要踏上旅途,暢談移工人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