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整復 發願助人離身苦

李祖翔 |2016.08.02
15359觀看次
字級
廖弘羽示範正確坐姿,應如上圖。圖╱記者邱麗玥
他也模擬會導致側彎、駝背的不良坐姿,如右圖。 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李祖翔專報導

「不要忽視小傷,沒有自然痊癒的身體,只有年輕忍得住、年老忍不住。」開業十四年的整復師廖弘羽,總盡心為上門求助者調理身體、細細叮囑,同樣的價格付出更多,特別的是,沒有確切信仰卻不收出家人的錢,還慨然允諾,定期赴道場義診,人們喜歡他不厭其煩地懇談、找出痠痛成因、溫和調理,不會五花大 綁、被整得像「殺豬」。

平日裡,廖弘羽工作室的人潮就沒斷過,過年景況更盛,而一般整復師一天調理八人,他四小時能看二、三十人,倒不是倉促調理,是如有神助,能迅速找出問題點,讓痠痛獲得改善。

車禍康復 投入整復領域

說起廖弘羽源源不絕的「靈感」,起於大學發生的一場意外,「我讀淡江大學國貿系,一年級的時候,出了一場車禍,傷得很重,當時正統醫療與國術館都沒能讓我痊癒。」他說,直到接觸整骨、美式整脊,身體才有改善,不再整天腰痠背疼、低頭就暈,手也不再無法舉起,他訝異治好身體不只有一種途徑,為整復深深震撼。

拜師、學習前,廖弘羽曾向菩薩發願,希望自己有能力助人,「請您助我成為整復師,令我能幫求助的人減少痛苦!」然後投入整復領域,大學畢業後先在外商公司服務,維持生計,閒暇之餘再涉獵研究,二○○三年取得行政院衛生署核可的傳統整復員證書,慢慢踏上開業路,幫助和他一樣經歷、受到不明痠痛所苦的人。

協談了解 常思病理因果

十三、四年過去,在不斷服務、義診及運用英語能力、吸收各國新知,他的功力愈加深厚,儘管才四十出頭,年紀尚輕,已能開班授課,甚有醫院復健科醫師帶患者向他求助,醫師起初認為,自己氣力短小、無法重壓,反觀廖弘羽身材壯碩、手指有力,因而找上他,不料他採溫和手法,像蚊子叮咬,沒有痛到哀嚎就整好,患者還困惑的問:「這樣就好了嗎?」

廖弘羽說,自己就是有種能耐可以不重壓的調理,「很多師傅分辨得出骨頭錯位,但只是單純想把骨頭推回去,較少思考怎麼溫和的歸位。」他不像一般醫院的醫師,千篇一律的對患者說痠痛是因為椎間盤突出、肌肉發炎或老化,他經過協談,了解他們年輕時如何對身體疏於照顧,找到經年累月的原因,如車禍、扭傷、跌倒、姿勢不良。

「希望人們是痛苦的來、開心的走。」這是他工作以來的信念,也是成就感之一,每次調理結束,他就感謝菩薩冥冥之中的相助。

感同身受 盼如菩薩救苦

自開業以來,廖弘羽聽聞太多醫病關係不佳的遭遇,也因此憤恨不平,「我們聽了也很無奈,一位阿姨膝蓋痛,趴著就難受,醫生說,『只退化百分之十,不算嚴重,等嚴重再說。』再看第二位,醫生只說『自費項目要多少』,其他病因都沒說,讓阿姨感到沮喪,好像沒人能了解她的苦。」經過三次調理,阿姨的腳就沒那麼疼了。

很多人看醫生看到絕望,尤其醫生一直說要開刀,讓患者心不安定,正因為廖弘羽經歷過,所以能感同身受,可他更相信,所有的事都有解決的方法,一試再試終有答案。

他的工作室掛了兩幅書法,一幅是「妙手回春」,一幅「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是被他服務過的人所贈,廖弘羽笑說,這樣形容壓力很大,但他也的確認為每來一個人就要擔一個責任,儘管沒有一位醫生能百分百醫好所有人,可是提高身體健康的比例還是可以的,因此在教學上,他盡力訓練學生不照本宣科,能舉一反三、對應各種情形,一如菩薩觀世音,救人離苦得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