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亡者安心 效法菩薩助弱勢 李祖翔 |2019.11.05 語音朗讀 27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建和的女兒受爸爸影響,主動照顧生病的阿嬤。 圖/陳建和提供 陳建和因信仰投入殯葬業。 圖/記者李祖翔 陳建和(右起)會帶員工許雪娥、吳哲豪、葉宇紋去拜訪弱勢家庭。 圖/陳建和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看盡人間疾苦,愈懂珍惜。」從事殯葬的陳建和,對生命有一番體悟,不只勸人吃素、念佛,還為清寒弱勢料理後事,為了每個月的愛心捐贈,公司甚至堆了70箱營養品,從獲得好人好事表揚到服務鄉里18個年頭,依然熱情不減,謹記老師對他的勉勵:「勇者無懼,做你該做的。」 陳建和投入殯葬與信仰息息相關,30年前他感念曉雲法師興學義舉,到華梵大學哲學系就讀,畢業後就留在董事會服務,那時他才26歲,年輕氣盛卻有著獨特的志向:想學佛!珍惜與法師相處的時光,尤其與老師一起賞梅的師生照,更是他珍藏的至寶。 1999年母親生病,因而百般不捨地辭去職務,並寫信向曉雲法師致歉,法師回信:「理所如此,無法留您,希雙親健好,有事仍來幫忙。」這份書信也留存至今。2001年他對未來迷惘,請示夢參老和尚及曉雲法師,做佛教禮儀的工作好嗎?老和尚說:「如法,如世間法,依法去做,可。」法師則說:「來者不求,去者不留,獨來獨往好修行;因好事成群,可。」便於基隆創辦了蓮友企業社,同時成立幫助弱勢的愛心社。 案主困境 殯葬長養悲心 為弱勢辦後事,陳建和才發現困苦人家「沒有最慘,只有更慘」的寫照,一名婦人為了照顧癌末的弟弟,60歲了還在賺辛苦錢,一次返家昏倒就走了,公司還沒有給她勞健保,告別式上弟弟沒有出現,結束後親戚才接獲弟弟暈倒在馬路上的通知,可憐的是,當下沒有一個親人知道他出事了。令他印象深的還有一個放棄學業、打工養活10歲弟弟的案主,媽媽告別式的那天正好是爸爸的對年,一夕之間成了孤兒,而案主才19歲。 「每個案子遇到的情形都不一樣。」陳建和說,有人房子小,只能一起坐在9人小巴上助念;有人年輕時拋家棄子,亡故後家屬不願出面辦後事,公司必須查到他們的住址,取得委託書才能接手;沒有家屬的案子,一般由老闆和員工自兼孝男,員工吳哲豪就常常擔任捧斗的角色,他說,每次看到需要幫助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很幸福的。 公司行政葉宇紋每個月至少跟老闆去弱勢家庭拜訪一次,6年訪了百次,她難忘的是一個30多歲有身心障礙的案主,他與生病的媽媽、90歲的阿嬤共住在不到5坪的鐵皮屋,室內僅一盞照明燈,是真正的家徒四壁,「看到他們,我就常想,家裡和公司還有哪些物資可以捐。」她說自己從沒想過,在殯葬業能長養慈悲心。 助人感恩知足 珍惜因緣 愛心社有一疊檔案,是他們為受助家庭做的紀錄,除了註明捐贈的原由,也供未來評估更多補助作參考。翻開紀錄,赫然是一幅幅最真實的人間百態:19歲的魏小妹,腦麻、臥病在床,靠氧氣製造機維生,父母心力交瘁;56歲余先生患舌癌,無力工作,2段婚姻都以悲劇收場,兒子打臨工亦三餐不濟,只能靠借錢度日;58歲蔡小姐,洗腎10年,昏倒後中風,出現急性敗血症,好不容易出院肝肺又有膿,買不起營養品;82歲莊阿公肺癌,因子女眾多無法申請低收,但照顧他的只有一個未成年幼子......陳建和感慨,有人年紀輕輕,一昏倒就成了植物人,或生了3個罕病兒,1個已癱瘓,這些境遇給他的最大感觸,是人生態度大轉變,從此感恩、知足,更懂得把握因緣。 許多人受陳建和影響而心生善念,員工陳志強說,公司以佛教禮儀為主,沒有禁忌,心也就無所畏懼,做得很自在,當他看到這麼多人需要幫助,也決定盡心盡力的服務,家屬和案主在他身上都感受到那份真誠與體貼;為人助念30年的許雪娥,除了認真念佛,還發願送每位亡者3部經文結緣;陳建和的8歲女兒從小吃素,更主動餵生病的阿嬤吃飯。 「我就想追求一個真。」陳建和說,創業從無到有很辛苦,工作之餘又親力親為的做愛心,都是為了一睹社會最真實的面貌,像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他有個理念,是效法菩薩宏願,「人人聽過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但真的去做的有多少?身為佛弟子,我敢說我願意。」他們的身影走遍基隆和四腳亭、金山、萬里,宗教團體、里長、區公所、醫院社工和家扶、創世等機構是他們廣結善緣的貴人,讓案主健康、破涕為笑是最大的鼓舞,為亡者安心則是使命。 前一篇文章 【銀髮紀錄片】 閃耀長者光采 下一篇文章 手工皂熱銷 憨兒受肯定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8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9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10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