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養生 也談談素食

文/定風坡 |2016.06.04
1580觀看次
字級
蔬食的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只要吃得均衡,就能有益身心健康。

文/定風坡

近幾十年來,西方科學家、生態學家開始意識到人類飲食結構失序不當,同時隨著友善動物、友善環境的呼聲高漲,今後是否繼續吃肉的議題正式搬上枱面,進而引發全球素食的風潮。

其實,素食不是佛教徒所專有,更早以前,世界上很多知名人物如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愛爾蘭作家蕭伯納、義大利天才藝術家達文西、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古希臘哲學及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印度聖雄甘地、中國國父孫中山等,皆是素食的奉行者。

在中國,談到素食,一般人很容易聯想到宗教。中國的佛教徒不吃肉,最早源於南朝有「菩薩皇帝」之稱的梁武帝蕭衍。他因閱讀《楞伽經.斷食肉品》:「一切諸肉有無量緣,菩薩於中當生悲愍,不應噉食。」深受感動,於是決定終身不吃酒肉,還寫了〈斷酒肉文〉,要佛弟子戒除酒肉,經過一段時間的上行下效,從此成為中國佛教的特色。在此之前,佛陀是允許佛弟子吃「三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不為己殺的肉品;如果是僧人,還可吃自然死亡的獸類及鳥獸吃剩的肉食,但這是為了因應當時的生活條件及所處環境而施設的方便,並非鼓勵人可以吃肉食,其最終目的還是要長養慈悲心。如果吃素者為了執著於淨素而造成別人的不便,那就失去吃素的原意了。

過去素食還不普遍的年代,很多吃素的人因為飲食上的差異,在公開場合不敢正式表白,吃的內容也沒有太過講究,因而讓吃素這件事在一般人的眼中產生距離感與神祕感。至今,仍有不少人認為素食不美味、素食沒有營養,事實上,蔬食的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只要吃得均衡、吃得自然、衛生、心態正確,素食不但有益身心健康,也會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產生。

歷來的素食者不論有無宗教信仰,他們以實際行動表達了素食的養生與養心理念,如今素食的風氣已打開,吃素不再只是宗教徒所特有,而是健康養生、提升心靈品質的表徵;甚至在一些大城市裡,吃素也成為一種時尚,受到社會大眾的接納與尊重。因此,現代人要身體健康、心靈提升,何必捨近求遠?不如就從改變飲食開始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