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水蜜桃與茶香盎然共舞

文與圖/吳德亮 |2016.03.08
1694觀看次
字級
茶來茶去 水蜜桃與茶香盎然共舞 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友人劉世翔帶來一款茶要我猜猜產地。白色瓷罐上水轉印的兩個大字「盎然」先映入眼簾,直覺想起北宋大才子蘇軾長達四十句的五言詩《答李邦直》,其中「詩詞如醇酒,盎然薰四支」堪稱千古名句了,劉君顯然有備而來。

為表慎重,我特意取來曉芳窯的影青壺、翁明川的茶荷茶匙,加上蔡永志的青花騰龍手繪杯等三位名家茶器,拆開真空包裝,緊結偏綠且光澤油亮的半球型在茶荷上,就已明顯透出盎然春意,置入壺中以沸水沖泡,一股高海拔的山林之氣隨之瀰漫開來。鮮活透亮的茶湯輕啜一口,立即有甘醇的口感在舌尖與喉間回湧,風韻飽滿而交會舞動。特別的是茶湯柔軟度奇高,卻又霸氣十足,還帶有濃郁的水蜜桃香,茶勁也渾厚有力,令人嘖嘖稱奇。

我知道劉君近年在梨山茶區辛勤經營,也小有名氣。帶來的茶品不僅葉肉肥厚,茶性也具有強韌的生命力,彰顯在茶湯之間,與梨山茶相去不遠。未料掀開謎底,居然是拉拉山來的去年冬茶;讓不斷舉杯感受幽幽杯底香的我,一時難以置信。

其實提到北橫公路上的拉拉山,朋友們第一個想到的必定是水蜜桃。不過,根深蒂固的印象在近年已經有了些微變化,因為拉拉山已成了台灣最快速崛起的新興茶區,最近還被某大媒體選為全台十大最美茶園之一,所種植產銷的茶葉不僅在短短幾年內擄獲消費者的味蕾,風味與口感且直追目前兩岸最夯的梨山或大禹嶺高山茶,令人刮目相看。

話說已改制為直轄市的桃園市,最高海拔的復興區由於氣候冷涼、土壤肥沃,加上時常有霧氣迷漫,非常適合種植溫帶水果,也是台灣最著名的水蜜桃之鄉:每年六至八月分,滿山遍野的水蜜桃或粉或紅,在不太高的樹上結實纍纍擺出誘人姿態,令人垂涎欲滴。特色為果形大、底部渾圓、柄部有溝,不但果肉柔嫩多汁,且香味濃郁,最受饕客喜愛。

只是水蜜桃一年僅有一收,且經常必須面對暴雨或颱風的肆虐而損失慘重,因此約從九年前開始,農民利用較平坦的農牧用地,改栽種一年可收成三至四次的茶葉,希望能提高收入,堪稱是全台最新的茶區了。儘管二○一○年才首度舉辦優良春茶比賽,首屆參賽也僅四十七點,不過帶有高山茶鮮活香氣的烏龍茶,卻令許多愛茶人眼睛為之一亮,被喻為茶葉界的明日之星,去年已有一二二點參賽,並創下特等獎每台斤五十萬元天價拍出的新紀錄。

趕緊向當年篳路藍縷前往拉拉山開墾種茶、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創會理事長呂志強求證,他說近年台灣茶在國際市場早已供不應求,為了滿足市場所需及提高農民收入,他特別在二○○七年深入台灣各山區做林相及相關調查,尋找地目、海拔高度、坡度、溫度、溼度,以及地質等適合茶葉生長的山區。發現桃園市海拔一千四百至一千七百公尺的拉拉山,緯度高、氣候冷涼,年平均溫十六至十八度,溼度達九十度,日夜溫差且高達十度以上,林相保持完整,土壤屬於石礫土,排水性特佳,適合種植高品質的茶葉,因此毅然投入開發。

首開風氣後,經過眾多茶農包括原住民泰雅族的辛勤深耕,拉拉山茶區今天已擴展至巴陵、光華部落、新興部落、三光村等中高海拔地區,以三光的十公頃為最多。種植茶樹以青心烏龍為主,均為人工手採方式。目前總種植面積約四十公頃,年產約十萬台斤,多為半球型烏龍茶。

有人說茶葉以生長十年左右的「新欉」茶樹滋味最佳,新興的拉拉山茶區挾此優勢,茶葉外觀緊實勻整、葉面肥厚,沖泡後特殊花香與果香飄而不膩。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陳國任場長也讚美有加,認為拉拉山烏龍茶的外觀形狀緊結,有高山茶特有的鮮活香氣,滋味甘醇,喉韻強且不苦不澀。

一般認為,拉拉山在原住民泰雅族語為「美麗」之意,儘管日據時代文件顯示「拉拉」在泰雅語意為「刀」,拉拉山應為「劍岳」之意,一九七五年且已正式更名為「達觀山」,今天大家還是習慣稱為拉拉山。由於擁有全台面積最大的紅檜森林,政府還特別在一九八六年成立「自然保護區」至今。

最高海拔二○三一公尺的拉拉山,從台北經中山高速公路轉台六十六線往大溪方向,過慈湖後走台七線北橫公路,順著蜿蜒的山路緣溪行,無論早春的櫻花璀璨或深秋的楓紅層層,甚或冬季的梅花簇簇,自然生態豐富的拉拉山總是以風情萬種之姿相迎,加上水蜜桃與茶樹共舞的盎然景象,更令人深深沉醉。

劉君說儘管拉拉山海拔高度不如梨山,但由於緯度較北,平均溫度與梨山不相上下,因此茶葉同樣生長緩慢,苦澀成分較低,果膠質亦濃;而採有機種植的「盎然」,更顯得香醇耐泡且彌足珍貴。看著薄胎青花瓷杯中蕩漾的茶湯,彷彿置身水蜜桃香氣搖曳的果園中,格外讓人感受意興盎然、春意盎然且生機盎然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