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古剎、寶洪茶

文與圖/吳德亮 |2016.09.21
2259觀看次
字級
資深名作家張曉風老師幾個月前忽然來電,說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張充和女士,日前以一百多歲高齡在美國去世;相關報導提及對日抗戰時期的一九三九年,張充和客居昆明,借住在呈貢的雲龍庵,「沉浸在有曲、有詩、有茶、有酒的日子裡」。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資深名作家張曉風老師幾個月前忽然來電,說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張充和女士,日前以一百多歲高齡在美國去世;相關報導提及對日抗戰時期的一九三九年,張充和客居昆明,借住在呈貢的雲龍庵,「沉浸在有曲、有詩、有茶、有酒的日子裡」。某日在品過一盞高香馥郁的寶洪茶之後,張充和展紙研墨,寫下了一首〈雲龍佛堂即事〉:「酒闌琴罷漫思家,小坐蒲團聽落花。一曲瀟湘雲水過,見龍新水寶紅茶」,而「寶紅」應是「寶洪」誤植。因此曉風老師希望我能告知寶洪茶產於何處?是什麼茶能讓「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如此推崇?

在我的印象中,寶洪茶應屬綠茶,又名「十里香茶」,因原產於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的「寶洪寺」而名。是始於唐代、大盛於明代的歷史名茶,明、清兩代都曾作為貢茶,也是雲南唯一的「小葉種」茶(其他滇綠、滇紅、普洱茶均採自大葉種茶樹)。外形扁直平滑如杉松葉,色澤綠翠,茶湯則呈黃綠色。

我隨即致電雲南友人求證,得到的答覆卻令人扼腕,因為寶洪寺早已消失在荒煙蔓草之中。所幸寶洪茶至今還有少量生產,曾於二○一一年在日本綠茶競賽中榮獲金獎。而他手上剛好有一盒一九九八年的寶洪茶,二話不說就幫我給寄過來了。

曉風老師聞訊也十分高興,趕緊約了幾位愛茶的藝文界朋友,包括腳傷仍奮力拄著柺杖前來的名作家亮軒、竹雕名家翁明川與盧月娥伉儷、名畫家楊恩生、中央大學教授康來新等,就在阿亮工作室來個「寶洪茶品茶會」。

儘管賓主盡歡,但茶品明明是寶洪茶,外盒上方卻有「龍井」兩個大字,且過期逾八年的綠茶外觀已呈黝黑,沖泡後深褐色的茶湯也完全沒有綠茶的清香甘醇,未免遺憾。

所幸資深茶道教師的太座唐文菁日前返回雲南省親,在昆明的一場茶會上,意外地巧遇滿臉長鬚、法號「寶洪山人」的居士,大夥就浩浩蕩蕩跟著上山,在宜良縣城西北五公里外看見寶洪寺遺址,周邊茶園環抱,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了。在太座的協助下,我也終於透過「微信」與這位傳奇的山人通上了視訊。

發下弘願要重建寶洪寺的山人說他來自福建泉州,茶樹則分布在寺院四周的寶洪山上,早在唐朝建寺時(當時稱報國寺或相國寺,明洪武年間改建後稱寶洪寺),就由福建來的開山和尚所引進,種植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由於海拔高(一九五○公尺),年平均氣溫攝氏十六點三度,山巒起伏,雲霧繚繞,茶葉因而萌發力強,芽葉肥壯且白毫豐滿,具有香氣高揚持久的特色。

山人說寶洪寺鼎盛時共有九十九間佛堂與廂房,還供有上百尊鑄造精美的巨型銅佛,可惜在五、六○年代「大躍進」時期,全都被溶解為五十多噸的銅材上繳,目前僅存斷垣殘壁,大殿遺址依稀可見殘存的青磚,以及附近村民暗自收藏的珍貴老磚瓦,令人不勝欷噓。不過他說近年已有福建商會全力籌款支持,重建時日應不會太遠了。

山人說一九三九年時,寺方曾在各省廣招茶葉專家,以杭州龍井的工藝製茶,至六○年代改名為「宜良龍井」,並在一九八二年南京中國茶博會上勇奪佳績,引起杭州抗議,才恢復「寶洪茶」舊名,並正式註冊商標。而山人則是在二○一○年接下茶廠並取得商標,就這樣一個人守著三百五十畝的茶園,年產一點三噸,只做春茶,可說稀有珍貴了。

數日後太座返台,帶回了兩小罐紫色瓷瓶裝的寶洪茶,我趕緊再告知曉風老師,電話彼端傳來她喜悅的聲音,說「寺沒了,佛沒了,才女沒了。茶,居然又讓有心人給種了出來」。因此立即再度邀集亮軒及翁明川夫婦前來,品賞真正的寶洪茶滋味。

為表慎重,我特別以銀壺大師陳念舟的湯沸銀壺煮水,並當著大夥的面拆開瓷瓶封口,倒入白瓷的茶荷內,但見翠綠偏黃的嫩芽外形如雀舌,悠悠然升起一股幽香。再請太座以玻璃壺沖泡,讓大夥清楚看見壺中嫩芽成朵舒展的曼妙舞姿。黃金透亮的茶湯輕啜入口,不僅與杭州龍井的「色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不相上下,甚至更為濃郁醇厚,些微的炒栗香在口腔內飽滿生津,讓我大感驚奇。

飲罷三盅,曉風老師表示「杭州龍井較為生青嫩相,移居到雲南的『異鄉龍井』卻濃郁得令人稱奇,它是強韌的茶,是恣縱自是的茶,也是沉實凝定另具其別韻的茶。」

亮軒接著回應說:「所謂淡中有味,霧裡看花,別具一格。綠茶大多難免生澀,而此茶全無,卻依然飄散著採摘時的新鮮舒展。此茶自有羽化而登仙的風神,妙在不即不離,是茶中仙品,似乎並不易得,而所得已盡。一茶之味,恍然若夢,甘露已緲,舌韻依稀,或許僅此一席之緣,正是恰到好處」,果然是最懂茶的文學家了。

看著曉風老師低頭聞著杯底餘香,時光彷彿拉回至一九三九年,年輕的才女張充和梳著麻花辮,悠閒地沖瀹著寶洪茶。而作為現代才女、作為我高中時參加文藝營就已聲名遠播的散文老師、作為當今兩岸著名的大作家,兩人同樣姓張,同樣啜飲著寶洪茶隔著時空款款對話,阿亮工作室頓時也時光倒流了起來。正如她臨去時所說「我因為沈從文而愛了他的小姨子張充和,因張充和而愛了她在抗戰時期流浪西南地區借居的見龍寺,因見龍寺而愛了寺邊所種的寶洪茶。我今來品此茶,不禁浩嘆,一方水土一方茶,想來千山萬水一丘一壑,一切我去過和不曾去過的地方,都各有其雋永難忘的悠長滋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