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從以銀測毒談安心品茶

文與圖/吳德亮 |2016.08.23
2797觀看次
字級
古裝電視劇《甄嬛傳》在兩岸熱播,劇中以銀針測毒的橋段,曾讓許多朋友留下深刻印象。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古裝電視劇《甄嬛傳》在兩岸熱播,劇中以銀針測毒的橋段,曾讓許多朋友留下深刻印象。日前香港友人R君就慌忙來電,說他在台灣某大知名茶莊購得數百斤高山茶,為求心安特別以銀壺試泡,未料沸水沖入後不久,茶壺內壁與壺蓋就明顯變黑,嚇得他趕緊倒掉,並將發黑的銀壺照片傳了過來,問我該怎麼辦?

其實各國政府對農藥殘留訂有不同的容許標準,以茶葉常見的「三泰隆」來說,台灣標準為六ppm、日本則為二十ppm,最為嚴苛的歐盟也在○.二ppm的檢出容許量。而另一種「益達胺」,台灣標準為三ppm、日本為十ppm,歐盟標準則在○.○五ppm,ppm是一種「百萬分之一」的單位。而以銀測毒的原理為「銀遇到硫或硫化物會產生一種『硫化銀』而變黑」,由於許多農藥多含有硫化物,因此農藥殘留往往會在銀壺沖泡時顯現,但容許量不一定超標,例如前述的益達胺,殘留含量若未超過三ppm,農政或衛生單位就認定對國人健康應無影響。

話說長久以來,農藥問題始終是消費者揮之不去的夢魘,從茶葉、蔬菜到水果無一倖免;儘管農委會每年都會辦理茶農安全用藥教育,並抽驗茶菁的農藥殘留量,為消費者嚴格把關。若發現不合格的樣品,會立即通知茶農延後採收,並依農藥管理法查處。但由於台灣茶葉成本高漲,部分茶商不惜以進口茶葉混充或拼配,其中最大來源為越南,由於生產過程無法監督,往往造成禁藥或農藥殘留過量無法避免的情況。

喝茶要如何減少攝入農藥的機率?過去有人建議將第一泡茶湯倒掉,藉此降低攝入的殘留農藥量。但專家卻指出:國內使用農藥多為「接觸型農藥」,「系統型農藥」較少,因此很難用水沖出茶葉中的農藥,第一泡倒掉「洗茶」不過求得自我心安罷了。其實品茶若要喝得安心,可選擇政府輔導並通過認證的有機茶,不但種植過程未施農藥與化學肥料,生產方式也符合生態環保。

有機茶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採用基因工程手段,不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人工合成製劑,不使用輻射技術,完全遵循自然規律與生態學原理,儘量依靠作物輪作及牧畜肥、豆科作物、綠肥、含有礦物養分的礦石等,來維持養分平衡,並利用各種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蟲害。

因此所謂「有機栽培」,即遵循自然生態法則的農耕種植法,在栽培過程中使用有機肥料,人工除草或運用生物防治法等方式,不使用化肥及農藥,確保栽種環境無汙染。目前世界各國對有機條件的認定有五大要點,即:無汙染的水及空氣、土地必須五年休耕或開發處女地、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人煙稀少的地區及環境優美等。目前國內有機認證已由四個民間團體接手,包括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等。

不噴灑農藥,如何防治蟲害?鹿谷有機茶農蘇文哲表示:茶葉最大的蟲害為「蟎」即俗稱的紅蜘蛛,以及俗稱浮塵子的「小綠葉蟬」兩種,對付蟎只需以糖蜜或牛奶讓蟲吃撐而死。小綠葉蟬則需使用香茅草、菸葉或蒜頭精、辣椒粉等驅除,甚至以苦楝油殺死蟲卵等方式。曾獲「神農獎」肯定的坪林茶農王有里則提出「以蟲治蟲」即「養好蟲吃壞蟲」的生物防治法。也有專家指出,有機茶園在經過一段時日後會恢復生態平衡,自然有天敵可治蟲害。

此外,為了有效與進口茶區隔,並提升國內茶葉的市場競爭力,行政院農委會除了大力推廣「標準施肥、安全用藥」,要求各茶區茶葉競賽必須實施農藥殘留檢測,也積極輔導國內茶品通過各種檢測認證。如推動設立GMP優良茶葉製造廠,並輔導茶廠申請綠盾標章或HACCP認證等。讓消費者在選購茶品時,透過包裝上的認證標誌安心飲用。

不過去年喧騰一時的「頂新黑心油」事件,頂新味全董事長魏應充曾擔任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理事長,經媒體披露後,又使得消費者對GMP信心大失。目前還能信賴的恐怕只剩後二者了。

所謂「綠盾」,就是農委會農試所輔導,經「生化檢驗法」檢驗通過的無農藥殘留標章。而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系統,則是國際普遍認定的食品安全管制方法,從原料開始做品質控管的源頭管理。從土質測試、原料採收,經由加工、包裝、流通,至最終將產品提供給消費者為止,進行科學與系統化的評估分析,去除或降低食品危害至最低可以接受的程度。

掛上電話後,我特別取來銀壺大師陳念舟的「無垢銀壺」,分別就幾款友人提供的茶品試泡,由於來源清楚,沖泡後尚未發現銀壺變黑的情況,讓我安心不少。放眼近年在兩岸被炒得漫天價響的銀壺,幾乎全來自日本,因此陳念舟全然中國風、台灣情的創作銀壺,更值得國人信賴與激賞。無論如晚唐茶書《十六湯品》所說「湯器之不可捨金銀,猶琴之不可捨桐」,強調銀器泡茶可以使茶葉完整舒展、香氣充分釋出;或為求得心安,在今日農藥殘留檢測費用高得嚇人的情況下,現代人使用銀壺已逐漸蔚為風氣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