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三峽青心柑仔不老傳奇

文與圖/吳德亮 |2014.09.23
9853觀看次
字級
青心柑仔製成的碧螺春(左)與龍井(右)。 圖/吳德亮
青心柑仔是三峽特有的長青茶樹。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早已過了採茶季節,成福橋旁的製茶廠依然傳來隆隆機器聲,引人好奇。把車停妥打算問個究竟,門口居然還有幾個茶農捧著一包包茶菁排隊等候;年紀最大的阿桑應該有七十多歲了,依然健朗地從機車後方取出茶菁,熟練地舉起塑膠茶簍放在磅秤上。但見茶廠主人取出紙筆登記數量,隨即拉開抽屜取出現金給付,緊接著為下一位茶農磅秤。

主人是正全茶廠第四代掌門李謀全,看我一臉狐疑,他笑著說「青心柑仔」是三峽特有的長青茶樹,每年從三月中旬到十一月源源不斷,幾乎每隔半月或二十天就可以採摘。他說目前自家茶園連同茶農契作,總共還有一百八十公頃、約三百戶人家,因此每天都可以收到最新鮮的茶菁,春、冬兩季製作綠茶,夏、秋則以蜜香紅茶與東方美人茶為主。當然手上也得隨時準備現金付給茶農,目前每斤收購價約一百二十至一百七十元不等。

原來今日三峽普遍種植的青心柑仔,儘管在台灣無論種植面積或市占率都遠低於青心烏龍、青心大冇、金萱、翠玉、四季春等茶樹,卻是北台灣特有的地方品種。屬灌木型小葉種、早生、茶芽肥大的青心柑仔,當地茶農都以閩南語暱稱為「柑仔種」,特色為茸毛多、根系深、有明顯主幹、樹型直立、開花量少。神奇之處在於一般茶樹約莫十五年就會逐漸老化,而青心柑仔卻會在屆齡老化之時,自動從根部長出新的樹芽,且很快繁枝張葉取代原有的老欉,繼續為愛茶人奉獻嫩芽新葉。

因此在成福橋的另一頭,日盛茶廠第七代掌門周平國,特別帶著我在茶園四處穿梭,並指著一叢叢嫩綠的茶樹告訴我,別看它們一副生氣盎然的年輕模樣,其實年齡多超過六十歲以上了。至今所採得茶菁依然質地柔嫩、色澤碧綠,成茶品質香高味醇,外型纖細捲曲、白毫顯著,所產製的碧螺春與龍井等綠茶,或蜜香紅茶、東方美人等,都深受歡迎而供不應求,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

其實在品飲烏龍茶為主流的台灣,早在日據時代的一九一九年,就有綠茶的產製與出口,只是當時統治者唯恐台灣綠茶足以威脅日本本國綠茶的利益,因此頗多壓制,至一九四四年間的年平均輸出量僅二萬六千多公斤而已,遠低於烏龍茶、包種茶與紅茶的產製與出口。直至日本戰敗,一九四九年撤退來台的國府軍民礙於兩岸隔閡,就近尋找他們在大陸慣喝的「炒菁綠茶」,才讓新北市三峽區的綠茶鹹魚翻身。

周平國說國府遷台後,三峽以當地獨有的青心柑仔種,仿製中國龍井與碧螺春綠茶而大受歡迎,滿足了來台軍民的思鄉情緒,內銷市場一片榮景。他指著前方跨越橫溪的「成福橋」回憶說,三峽茶園與茶市長久以來多集中在橫溪兩岸的成福橋一帶,最興盛則在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一年間。當時從各地蜂擁而至的茶商,往往將斯時尚為吊橋的成福橋擠得水泄不通,盛況可以想見。

我特別求證於當地已逾八十高齡的老茶師黃啟璋,他說五○年代家中綠茶大多銷往眷村,還將北部眷村畫分為七大區,每周每天固定前往一區售茶,七天剛好跑完一輪。他回憶說,當時每天一大早就得出門,抵達時早有官兵或眷屬拿著現鈔等候買茶,遲到還會挨罵。因為中國大陸七成以上都喝綠茶,至於台灣人最喜愛的烏龍茶,不過流行於廣東與福建兩省罷了。

不過三峽茶葉近年卻有明顯「由綠轉紅」的趨勢,周平國解釋說,外省第一、二代如今已逐漸凋零,第三代以後幾乎已完全融入台灣社會,喝茶習慣也以烏龍茶或各種調味紅茶居多,因此日盛製茶今年已完全停止龍井的產製,除了少量碧螺春外,大多改製為近年最受歡迎的蜜香紅茶與東方美人,不僅銷售長紅,利潤也較高。

周平國還語出驚人地表示,自家產製的紅茶原料有部分來自武夷山的大紅袍,讓我大吃一驚;他解釋說,早在八○年代末期政府開放大陸探親,父親周慶宗就前往武夷山考察,並在尚未管制的當時,剪下了六株母樹的嫩枝帶回台灣,插枝種在岩石纍纍的三峽山坡地上繁衍至今。

趕緊要他取出茶樣沖泡,無論外觀或風味卻都類似「梅占」品種,而缺乏大紅袍最具特色的「岩骨花香」,顯然不同海拔、氣候、土壤等因素,都使得茶品迥異於原鄉吧?所幸周平國僅用來製作紅茶,而非烏龍茶之最的「岩茶」。沖泡後湯色果然豔紅透亮,緩緩釋出幽雅梅子香而非花香。同時沖泡青心柑仔製成的紅茶比較,但見茶湯呈琥珀色帶紅,甘醇的口感在舌尖與喉間回吐的熟韻交會,飽滿的風韻在喉頭直入丹田,顯然後者更勝一籌了。

儘管今日三峽茶園面積已大為減少,茶市也早已消失在九○年代初期,海山地區原本二千五百公頃的茶園猝降至目前的二百五十公頃左右,而稱得上「茶廠」的也僅存兩家,但李謀全說,茶廠目前仍能年產綠茶十五萬斤、蜜香紅茶約七萬斤,綠茶還能供應某大國際連鎖咖啡所需,多虧了青心柑仔源源不斷的不老傳奇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