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落山風吹拂下的實生茶奇蹟

文與圖/吳德亮 |2016.04.19
2431觀看次
字級
台灣最南端的屏東恆春,除了因電影《海角七號》爆紅,街頭或海濱擠滿了前來朝聖的觀光客;每年十月號稱「國慶鳥」灰面鷲大量過境的奇景,也吸引了不少「鳥人」前往。此外還有號稱台灣茶奇葩的「港口茶」,更可說是最具傳奇性的茶品了。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台灣最南端的屏東恆春,除了因電影《海角七號》爆紅,街頭或海濱擠滿了前來朝聖的觀光客;每年十月號稱「國慶鳥」灰面鷲大量過境的奇景,也吸引了不少「鳥人」前往。此外還有號稱台灣茶奇葩的「港口茶」,更可說是最具傳奇性的茶品了。

港口茶過去一直以古法炒熟類似綠茶的製作方式,但「熟」的程度卻更接近半發酵的烏龍茶。尤其稍帶「微鹹」的海洋滋味與略苦後甘的口感,更彷彿以市售運動飲料所沖泡的烏龍茶般,不僅見證先民拓墾的艱辛與智慧,更充滿令人回味再三的喉韻與風采。

港口茶到底是何方神聖?無論來源、生長地方、種植方式或製作方法都充滿了驚奇,至今且爭議不斷,甚至足以顛覆一般人對台灣傳統茶葉的印象。

話說港口茶本因生長於屏東縣滿州鄉的「港口村」而得名,今日且有「後山種茶、前山賣茶」的有趣現象。由於位處台灣最南端且鄰近海洋,海拔高度尚不及一百公尺,少霧少雨、日照強烈的氣候,以及海風、東北季風甚或「落山風」經年吹拂的特殊環境,孕育出來的「港口茶」,不僅完全迥異於台灣任何一處茶區的生長條件,百多年來面對惡劣環境仍能繁衍至今的韌性,也令專家深感驚異。

港口茶的由來,據說可直溯至十九世紀的清朝光緒年間,由於當時的恆春縣令周有基喜愛品茗,祖籍福建的茶農朱振淮特別自武夷山攜回茶種,種植在港口村後山背東北季風的山坡上而得名。儘管周縣令早已任滿離去,港口茶卻在寶島流傳了下來。今天在港口村的朱家第五代傳人,朱順興阿伯就表示,朱家種植港口茶的事蹟不僅《恆春縣誌》早有記載,當初周縣令賜給朱家五甲地,種植港口茶傳承至今,倒成了今天墾丁國家公園內唯一的私有地了。

另一個說法是:恆春縣令周有基於清朝光緒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返回內地時,自安溪攜回青心烏龍、綠茶、紅心尾、雪梨等四種茶籽,分給境內農民種植於赤牛嶺、老佛山及港口等處。至今僅存港口一處尚有種植,且傳承的港口茶為安溪「雪梨種」,而非早期所認定「茶籽來自武夷」說法。

儘管茶種來源至今尚無定論,但唯一可以確認的是:由於恆春半島四季偏熱,夏季尤其高溫,且有漫長的乾季煎熬,因此港口茶從過去至今,始終只能採用「撒籽播種」的有性繁殖方式,成了全台唯一的「實生種」茶樹,與台灣其他茶區採「扦插」或「壓條」的無性繁殖法全然不同。朱順興補充說,祖先原本攜回的是茶苗而非茶籽,但種植後僅有少數幾株存活,因此取倖存的茶樹種籽,改以撒籽播種方式才得以繁衍至今。

港口茶長久以來傳承的製作方式,原本是在同一個炒鍋內完成炒菁、揉捻及乾燥,且純粹由手工製造,使得茶葉色澤灰綠光潤、外形條索緊結彎曲似眉,類似綠茶類的眉茶作法。早年由於摘採後的茶菁不經日光萎凋、不發酵,慢火炒茶的過程必須不斷翻動,茶葉毫毛受到不斷碰撞而造成捲曲、茶質乾燥、緊結等現象,才使得茶葉外觀呈白霧狀,有如柿餅表面的白霜般。

當地茶農說,港口茶過去完全靠手工,用大鍋炒菁,並以相思樹木炭焙火,揉捻也用手作,不僅辛苦且產量極微;但茶葉得以保有灰綠色澤、灰白起霜、滋味濃冽的特色。

可惜今天港口茶多已改機械化產製,不僅以殺青機炒菁、揉捻機揉捻,更以布球機作熱團揉,因此茶葉外觀呈緊結的半球型,而非過去的條索狀,愈來愈像烏龍茶。其實早年由於採收的茶菁不及萎凋,就直接炒菁,再以長時間的慢火炒熟,確為綠茶的製作方法。不過今日改用機器後,作法則與烏龍茶無異,一樣經過萎凋、炒菁、揉捻、乾燥等工序,只不過最後再以長達八至十二小時的烘焙程序加強香氣罷了,因此過去港口茶較為膨鬆,目前則較為緊結。

今日港口茶的種植面積僅約二十公頃,主要採收期在秋、冬、春三季,尤以春茶味道最為甘醇也最耐泡。儘管產量稀少,但仍有其特殊的地位。由於港口村山勢不高,既無雲霧籠罩,土質氣候也較為特殊,因此水分少、成分濃。加上長期位處海邊,當然少不了要帶有「海」味,葉片也較一般茶葉來的厚實,帶點白霧如生菇一樣的白色。因此沖泡時茶葉不能浸漬太久,沖泡時間也需稍快。

朱順興取出四方包的茶品,說傳統港口茶早期以葫蘆為記,包裝類似古早的「包種茶」作法,以兩張方形白紙,包二兩茶葉,並以朱泥蓋上朱家傳統「金發號」大印,再紮上細草繩包裝,十分古樸。

今天港口茶的製程雖明顯迥異於古法,但依然保有落山風吹拂下的強烈風格:葉片沖泡濃郁,金黃色的茶湯帶著翠綠,飲後入喉的溫潤則彷彿高粱酒般強勁、濃烈而醇香。具有味甘、潤喉、耐泡、成分濃厚的獨特口感。而吾人在品飲港口茶之餘,也不要忘了當地茶農「守著海風守著茶」的辛勞,以及努力維繫古法製作的苦心,才能為台灣留下如此珍貴的茶種與茶品資產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