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 轉身再向世間行──我讀滿觀法師《我從世間來》

文/李瑞騰 |2016.03.02
2328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滿觀法師有一枝好筆,他出版過兩本書:一本是《靈山不如歸》,是出家後在學佛修行過程中所寫的小品散文,分雲水、拾穗、惜情、抒懷四卷,都是以潔淨文筆的敘寫之作;另一本是《半中歲月》,原是《人間福報》「以書會友」專欄文章,主要是閱讀體會的引申發揮。這是他在講經說法之外的筆耕成績,說明他的文字能力與人文素養,已足以在文學和佛學交會的空間馳騁自如。

他新近完成一部長篇小說《我從世間來》,約十七萬字,分成五章,未訂標題;各章分八到十二節不等,皆有其重點,以主要人物帶動情節發展,眾多人物統攝其中,順敘、倒敘、插敘交錯運用。小說主線是從俗家寫到佛門,整個故事的背景很大,時間連綿三十餘年,空間包括台北(陽明山、內湖、北投、重慶南路、復興北路、台大)、基隆、桃園、高雄、南投(日月潭)、嘉義(中埔)、花蓮、澎湖,乃至台灣以外的德國、日本等;就主題性、精神面來說,應歸屬於佛教小說的範疇,寫千絲萬縷的人間世情,複雜而幽微,小說人物總因其個性而有其際遇,但事會過,境會遷,在此過程中,於人生能否有所體悟,於智慧能否有所提昇,將決定人品之高下。

小說最核心人物應是楊心玉,也就是後來出家的元清法師;深愛心玉的中學教師洪偉國和德文系助教吳廷軒,可說是兩位要角吧;洪偉國以為心玉和吳廷軒去了德國,才和周佩璇結婚,他們夫妻的互動是小說主要情節,佩璇離婚後的工作、生活以及一段情是另一個敘述重點,其中也鋪陳她漸漸信佛的過程,在不知彼此的情況下還和元清法師照過面;最後的焦點人物是洪周所生的兒子洪宇誠,他在父母失和離異下成長,北上讀台大動物系、生命科學研究所,面臨兄死母喪之撞擊,終決定出家,元清法師因應邀進台大講《六祖壇經》,識得宇誠,但直到看到剃度名單,才知道宇誠竟是偉國之子。

整部作品出現許多寺廟,首先是心玉情愛徬徨之際躲入的花蓮「離市區一小時的海邊,依山而建的寺院」,她第一次想出家是在這裡;然後心玉到日本讀書,曾到奈良的「東大寺」禮佛;回台後任教補習班,「偶爾跟著胡玲慧到寺院」「參加法會、念佛、聽法師演講,也開始閱讀佛學的書籍」,接著是和胡玲慧一起到基隆「千福寺」朝山;其後的皈依受戒,乃至三壇正授,都是在總本山——嘉義的「法水禪寺」。在這裡,曾深愛著心玉的二位男士都曾來看過他。多年以後,元清法師調來台北「明和寺」,負責社教班,在附近的三民書局巧遇第二度返國的吳廷軒。

滿觀法師的文筆展現在對於這些寺廟的描寫上面,於佛像、佛事以及佛門內部法師行止之敘寫,於佛典、佛理之闡發以及僧信二眾佛心之刻劃等,配合小說情節的發展,皆極妥適。因為是小說,他隱去了真實的名稱,但我們知道,小說的內在正對應著實存的世界。

大師諸弟子中能文者眾多,但寫的比較多的是散文,其中包括用散文說佛教、佛理的故事等;而滿觀法師這部《我從世間來》,深具長篇小說創作意識,於小說構成諸元素,如人物、情節、場景、衝突等,皆頗為可觀,其為文之用心,或即我從世間來,歷經困阨,得悟正道,轉身再向世間行,助人消業,此亦以文藝弘揚佛法之一端,則其書之出版,在佛光山文學史上是值得記錄的一件大事。(本文與三月號《文訊》同步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