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京都楓紅(上)

圖與文/陳牧雨 |2017.11.28
3351觀看次
字級
京都金閣寺。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在古詩詞裡,描寫秋天,楓紅是少不了的。

元曲中楊朝英有首〈清江引〉就這麼說:「秋深最好是楓樹葉,染透猩猩血。風釀楚天秋,霜浸吳江月。明日落紅多去也!」劈頭一句,倒也直白。楓樹葉如何是最好?「染透猩猩血」,一片豔紅最美!

不過,說猩猩血總是腥羶了一些!不如杜牧的〈山行〉來得優美:「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楓紅於二月花?沒見過是很難想像的!

於是,二○○九年十一月,我們來到北方的日本京都親炙楓葉之美。京都,畢竟沒讓我們失望,楓紅層層,其豔麗如火的程度,對於生長在亞熱帶的人們而言,已然超乎想像之外!

永觀堂紅葉撲面來

走進永觀堂,一大片深紅迎面撲來,讓人驚豔!同時還伴隨著豔黃的銀杏,使整個永觀堂的色彩,不至於限制在只有鮮紅的丹彩而已!

永觀堂裡,有許多木造的古屋,這些古屋被配置在高低不同的地形上,由許多的石階小徑穿插連結,青苔布滿石階的隙縫,據說園裡共有三千多株的楓葉,被種植在步道兩旁,或木造古屋的前後,與屋舍相互搭配。隨便一個角落,或一個轉彎,都非常精緻美麗!

雖說永觀堂是座寺廟,然而卻處處散發著濃濃的書香味!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寺廟的感覺。

原來,在西元八五五年,當時京都禁止私人建寺,於是,空海大師的徒弟真紹法師出資購置了文學家騰原關雄的宅邸做為寺廟之用。一直到西元八六三年,向當時的清和天皇取得「禪林寺」的寺號才成為正式寺院。

到了第七代住持永觀法師(1033~1111)入主,禪林寺才被改稱為永觀堂。寺裡也流傳著許多有關永觀住持的傳說故事。

其實,永觀堂除了是寺院之外,還是京都三間勸學院之一,自古就是研究學問的重鎮。難怪與一班寺院感覺不同。

這裡是京都極富盛名的觀賞紅葉之處所,由其自古即有「紅葉永觀堂」的稱號可見一斑。

金閣寺金碧輝煌

金閣寺正式名稱為鹿苑寺,名稱取自於日本室町時代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法號。不過,因為寺內主要建築舍利殿的外牆,以金箔裝飾,所以俗稱「金閣寺」。

這是一座緊鄰鏡湖畔的三層樓閣建築:一樓是寢殿造風格,也就是平安時代的貴族式建築,稱之為「法水院」;二樓是鎌倉時期的「潮音洞」,一種武家造,意思是武士式的建築風格;三樓則為中國唐朝風格的「究竟頂」,屬禪宗佛殿建築。寺頂有寶塔狀的結構,頂端有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

三種不同時代不同的風格,卻能融合在一棟建築物裡而不相互扞格,是金閣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主要原因。

不過,此寺其實命運多舛,在應仁之亂中,主要建築都遭焚燬,只有舍利殿得倖免。

然而,命運終究不放過舍利殿,西元一九五○年,一名二十一歲的見習僧人林承賢,據說是因為忌妒金閣寺太過完美,因此放火將舍利殿化為灰燼。日本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金閣寺》與水上勉的《五番町夕霧樓》都是以此事件為題材寫成。

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於昭和三十年(一九五五)依照原樣重新修復的,到了一九八七年,外壁的金箔裝飾全面換新,成為目前的狀態。

金閣寺金碧輝煌的外觀,在深秋裡,閃爍出耀眼的光芒,與紅楓相互輝映,美得幾乎讓人難以逼視。站在這裡,望著湖畔伴著紅楓的金閣寺,終於稍稍能理解僧人林承賢當時的心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