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導演 蕭照見職人本色

杜晴惠 |2017.11.05
1617觀看次
字級
2017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接受台灣媒體專訪 圖/資料照片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南京大華電影院舉辦首映會,導演蕭寒(右)與文物修復師王津(右二)一同出席,與觀眾見面交流。圖/中新社

整理報導/杜晴惠

一部講述北京故宮文物修復師工作情形的紀錄片在中國大陸掀起熱潮,不僅在愛奇藝網站上的播放量達951萬次,也讓片中的文物修護師一夕爆紅。該片導演蕭寒說:「我想讓觀眾知道世界上有一群人是這樣子活著,用另一種方式在生活、在工作,他們可能與你不太一樣,但是他們的選擇、生活方式的呈現,可能會成為自己的鏡子,照到很多人內心的徬徨,反過來可能會影響你對生活的認知。」

二○一六年,一部講述北京故宮文物修復師工作情形的紀錄片在中國大陸掀起熱潮,時隔九個月,這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來到台灣巡演,從台北、桃園到台中,放映場次不算多,但導演蕭寒十月初在台北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這部電影的背後其實有兩岸相關專業人士的心血。

例如電影的剪輯指導由廖慶松擔任,廖慶松曾與楊德昌、侯孝賢等合作多部經典電影,例如《海灘的一天》、《藍色大門》、《刺客聶隱娘》等,也多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剪輯。蕭寒說:「廖慶松沒看過電視版,我跟他說你別看,然後給他粗剪了五小時的素材,一起討論怎麼剪。」雖然只做了簡單細微的調整,卻讓原本生硬的影像表現,瞬間變得柔軟而動人。

此外,知名音樂人姚謙擔任音樂指導並為主題曲〈當我在這裡〉填詞,知名盲人鋼琴家黃裕翔是主題曲鋼琴演奏者。蕭寒說,最重要的是,他個人在進入創作前,楊德昌、侯孝賢等導演,是他的電影啟蒙老師。

全片不靠大明星撐場

這部《我在故宮修文物》,是蕭寒歷經五年前期籌備、四個月時間走進北京紫禁城,紀實拍攝國寶級文物修復技術的作品。片中記錄了青銅器、鐘表、陶瓷、木器、漆器、刺繡等宮廷珍寶修復過程及技藝傳承,展現文物背後修復師「擇一事,終一生」的生活和師徒情誼。二○一六年一月,分成三集的電視版紀錄片經中央電視台播出後,立馬引起熱烈回響。

電影版則是在原有電視紀錄片基礎上,再花近七個月的時間,將一百多個小時的素材重新剪輯成為八十九分鐘的影片,而且去掉了旁白,試圖將更多的遐想空間留給觀眾。音樂指導姚謙說,這是一部沒有擺拍、沒有設計、沒有大明星,也沒有炒作和緋聞的紀錄片。

事實上,蕭寒創作的主軸一直以來都是與人物有關,「我的主角一定是人,用人物的呈現作為影片的重要支撐,創作的方式一定要更深入、更接近,真正的進入他們的生活。」他透露接下來的新片內容也聚焦在小人物對人生的堅持,這次到台灣,他還特別到新竹拍攝百年餐飲店,呈現出台灣各角落都有的職人精神。

「我想讓觀眾知道世界上有一群人是這樣子活著,用另一種方式在生活、在工作,他們可能與你不太一樣,但是他們的選擇、生活方式的呈現,可能會成為自己的鏡子,照到很多人內心的徬徨,反過來可能會影響你對生活的認知。」

誠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表現手法,蕭寒說:「用一個很浪漫的說法,就是修復師並不是在修文物,而是在修補時間的痕跡。時間就像水一樣往前流動,而每一代的修復師是修時間的人。」

沒有名氣壓力和包袱

由於《我在故宮修文物》電視版一推出就受到矚目,網路上很快出現放映的頻道,儘管對於侵權感到生氣,但蕭寒說:「後來我才知道,侵權的背後,代表著許多年輕人對影片的喜愛。」尤其當他看到網友的即時回應時,感覺就像在看一部全新的作品。「我一直在想,這真的是我拍的嗎?怎麼會有那麼多奇妙的化學反應啊!」之後他爽快地同意讓網站無償播放,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只有三集看不過癮,要求導演快推續集。

根據中國大陸愛奇藝網站數據顯示,《我在故宮修文物》電視版截至目前已有九百五十一萬次的播放量。就連這部紀錄片的總策畫、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也感嘆道,「我以為是中老年人在家裡閒著時慢慢看的,沒想到是年輕人。」

蕭寒自認不是什麼大導演,沒有名氣的壓力,也沒有包袱,一切順其自然。他說自己是四十多歲才開始做這些事情,無論別人說好還是不好都無所謂,對他來說,心中只有感恩,「每個創作者都想要用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影響年輕人,希望這個影響有更多的發酵,更多的機會。」

小檔案

蕭寒,出生於1971年,中國大陸導演、浙江工業大學副教授。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受到台灣新浪潮電影的影響,尤其欣賞台灣導演侯孝賢。成為紀錄片導演之前,任職於浙江工業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2011年開始從事紀錄片創作,2015年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榮獲中國第一屆國際紀錄片提案大會「最具國際傳播力獎」。2016年,與葉君聯合執導電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榮獲2016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同名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於2016年12月16日上映,得到許多年輕觀眾的喜愛。2017年,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來台上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