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童聲合唱團創始人 普海玲用合唱打開世界大門

文/記者岳冉冉、高萌、陳欣波、王安浩維 |2024.04.14
202觀看次
字級
2022年9月20日,普海玲與「若水」在上海音樂廳演出。圖/受訪者提供
圖/新華社
普海玲與「若水」的孩子們。圖/受訪者提供
普海玲和「若水」合唱團的孩子們。圖/受訪者提供

文/記者岳冉冉、高萌、陳欣波、王安浩維

普海玲單純想著「或許音樂能成為溝通橋梁」,她想組建一支鄉村童聲合唱團,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成長。沒想到,不久前,由她創辦的兩個童聲合唱團在網路走紅。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晚,玉溪聶耳大劇院,聚光燈亮起,照在淺灰色地板上,台下觀眾席逐漸安靜。一群孩子在老師帶領下從後台進場。大家走上台階,站定位置,望向指揮普海玲。

鋼琴聲響起,孩子們放聲歌唱。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一個螃蟹(hai)麼八呀八隻腳(jio),兩個夾夾往天上戳……」

不管是傳統經典〈小雅.鹿鳴〉,還是雲南方言版〈螃蟹歌〉,抑或是〈西遊行〉、〈南泥灣〉……在聶耳師生合唱團的演繹下,觀眾如醉如痴。九十分鐘後,當孩子們亮出整齊畫一的收尾動作,台下掌聲雷動。普海玲站在舞台中央,熱淚盈眶。她知道,自己選擇的這條路走對了。

初心:音樂帶來快樂

不久前,雲南的兩個童聲合唱團在網路走紅。一個唱火了〈小雅·鹿鳴〉,一個唱紅了〈螃蟹歌〉,這兩個合唱團的創立者正是普海玲。

普海玲畢業於玉溪師範學院音樂系,第一次接觸合唱是在大學。合唱課上,老師給大家排童謠作品〈小貝殼〉,那是普海玲第一次聽到和聲,她不自覺落淚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感動,有一種心靈的契合感」。

二○一八年九月,普海玲來到玉溪市江川區九溪鎮馬家莊小學工作。因為缺老師,普海玲要同時上數學、科學、音樂。繁重的教學任務讓她喘不過氣,但一有時間她就會想,怎麼才能發揮自己的音樂特長,帶給孩子們快樂。

二○二○年因為疫情,學校延遲開學,普海玲在家教一雙兒女唱歌。她發現,唱歌讓兩個孩子心情放鬆,即便多日在家,他們也很平和。「音樂真的很解壓,讓人在任何環境下都不焦躁。」

馬家莊小學的孩子單純質樸、靦腆內向,家人多在周邊打工,早出晚歸。缺少了父母陪伴,孩子們總顯得心事重重、沉默寡言,他們興趣愛好少,缺乏激情,沒有目標,有的甚至沉迷手機。

普海玲想幫這些孩子,「也許音樂能成為溝通的橋梁」。大學時埋下的種子開始發芽,她想組建一支鄉村童聲合唱團,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成長。

這個想法得到了學校支持。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馬家莊小學「若水」童聲合唱團(下稱「若水」)成立,一至五年級的學生,只要喜歡唱歌,都可以參加。

「若水」的團名取自「上善若水」,普海玲希望孩子能擁有如水般柔韌的品質。報名通知發出,學校一半的孩子都來了,但首堂課就讓普海玲的心一涼,孩子們不僅音準有問題,對合唱更是沒概念,高聲部唱,低聲部會跑偏;低聲部唱,高聲部找不著調。

剛開始,「若水」只用四十分鐘排練,但因為基礎差,普海玲延長課時至七十分鐘,再到九十分鐘。一個月後,有的因為訓練枯燥,有的因為無法按時完成作業,陸續有孩子退團。普海玲極力挽留,給家長一個個打電話,但五十九人的合唱團還是只剩下三十多個孩子。

為了給孩子們更專業的指導,普海玲帶女兒到昆明報名培訓班。每周六,她上午陪女兒學,下午女兒陪她學。得知普海玲和「若水」的故事,指導老師張冰很受感動,把合唱的經驗傾囊相授。就這樣,普海玲邊學、邊教、邊練……

普海玲始終覺得態度第一,能力其次,只要孩子們喜歡,自己就要不遺餘力。她幾乎把業餘時間都用在了「若水」上。

驚喜:唱出國際銀獎

二○二一年夏天,一個難得的機會出現。第十一屆世界合唱大賽報名啟動,這個賽事在全球享有很高聲譽,每年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行,因為疫情,比賽改為線上,主辦方承諾:如果在九月提交作品,能免人民幣五千元報名費。

普海玲覺得必須一試。她通過翻譯軟體幫「若水」報名。「賽事指南中有句話很打動我,叫『參與就是至高無上』,我想讓孩子們知道,雖然大家在農村,但一樣有機會和世界頂尖團隊比試。」

只有一個月準備,普海玲制定了詳細計畫。高強度的訓練讓一些孩子打了退堂鼓,臨近比賽,他們退團了。一個聲部少一個人都會受影響,別說好幾個。「得穩住。」普海玲安慰自己。所幸,剩下的三十三人堅持到了最後。

提交線上作品要求「一鏡到底」,中間不能斷,視頻不能剪,要一氣呵成連唱三首。「唱」不難,「錄」卻很難,因為沒有錄音棚,團隊要找到一個收聲好的「聲場」。普海玲試過所有教室,不行,因為牆面滑,回聲大;而空地的聲音又很飄。普海玲天天在學校轉,終於找到一個圍牆角,四面是土牆,「聲場」絕佳。

最終,憑借一架老鋼琴、一個話筒,「若水」一口氣唱完〈天空〉、〈萱草花〉、〈夏天〉,完成了錄製。

二○二一年十一月,比賽結果出爐,「若水」獲得了VP4(民謠)組銀獎。對於這支成立僅十個月的合唱團,無疑是驚喜。國際大獎令人振奮,家長們從一開始的觀望轉為支持。



音樂能幫助孩子 走向更遠的地方

從自卑、孤僻、羞怯,到自信、開朗、大方,孩子們的性格因合唱而改變,命運的齒輪似乎也開始轉動。

二○二二年七月,在聶耳誕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際,玉溪市專門為「若水」舉辦了專場音樂會,清澈的童聲打動了很多人。兩個月後,「若水」走進了上海音樂廳。

從上海回到馬家莊,孩子們變化很大,為了參加排練,他們比誰作業做得快、誰成績更好,當看到優秀合唱團的視頻,他們眼裡真的有光。

「山裡孩子有一雙不忍辜負的漂亮眼睛!」普海玲知道,自己需要付出更多,才能縮小一點城鄉教育的差距︱︱她想讓更多孩子學合唱。

普海玲說服母校安化彝族鄉中心小學也建了合唱團。從馬家莊開車到那要一個小時,每周一,給「若水」排練完,普海玲就帶著女兒驅車前往,再給五十多個孩子排練,回到家已是繁星滿天,女兒早在車子的顛簸中進入夢鄉。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

教育彷彿一朵雲,化雨潤澤一片嫩芽。普海玲和教師團在做的正是,讓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二○二三年九月,普海玲調到玉溪師範學院附小擔任音樂老師。

拿到通知的她兩頭為難: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顧,合唱的經驗需要推廣,但「若水」離不開她。「我一直在想,城裡不缺我一個音樂老師,但我卻是農村孩子的全部。」

普海玲找普海蘭商量,想請姊姊接手「若水」,沒想到普海蘭爽快答應。姊妹倆去江川區教育體育局,聽聞來意,局長非常感動。

不久後,同樣是音樂專業畢業的普海蘭,從一所城區公立幼兒園調到了馬家莊小學,繼續執教「若水」。

普海玲也很快成立了玉溪師範學院附小童聲合唱團。今年一月十四日,她在音樂教室排練〈小雅·鹿鳴〉的片段走紅網路,孩子們還受邀登上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元宵晚會。

一個月後,普海蘭帶領「若水」在當地村晚演唱的〈螃蟹歌〉也火了,童聲配方言,念白配唱曲,讓無數網友夢回童年。

看到教育最好的樣子

「這些歌曲之所以會火,是因為滿足了人們對教育的期待。」教師合唱團成員常瀟月引用一位網友的觀點:「當〈小雅.鹿鳴〉從一間小學教室流出,師生們著便裝,伴隨著琴聲與鼓點,靈動、自然、投入地唱和,讓人瞬間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樣子。」

對於這兩首歌的走紅,編曲李曉東並不意外。「這反映出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不管是古詩詞還是民謠,它們都非常美,只是隱藏在了角落,需要我們去發現、去傳播,讓更多人知道。」

普海玲說自己是井底之蛙,是她與山區的孩子一起,用合唱窺見了一小片天,更多孩子也透過她的折射,看到了那片天,而這,也為他們打開了更大世界的門。

普海玲和夥伴們明白,美育無形卻有綿長的力量。「音樂或許會幫助孩子們遇見更遼闊的自己,走向更遠的地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