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關鍵字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文/吳健豪(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2017.09.21
2035觀看次
字級

文/吳健豪(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前些日子,朋友H知道我心理諮商師的背景,跑來問我:「老闆有心理問題,怎麼辦?可以怎樣幫他?」原來H的老闆家中最近發生了一些事,可能影響了老闆的身心狀態。最讓H困擾的是,老闆常常叮嚀他同一件事,好像很不信任他,下班後還會來個簡訊奪命連環叩,讓他不勝其擾。H認為老闆的行為一定是受到家裡的影響,看我能不能幫忙解決,這樣才不會在工作中一直來煩他。

這件事讓我聯想到,我們在家庭中常出現的情緒糾葛。我們常本能地想要解決問題,卻也容易把周遭人的情緒問題當成了自己的。

其實這要歸咎於,小時候如果父母親下班回家時表情不是太好,我們要不是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要不就是提心吊膽,要自己小心一點,不要「惹」父母生氣。為人父母者也很容易脫口而出:「都是你不聽話,才會讓我生氣!」把自己的情緒歸成對方的責任,認為如果對方不要做那些事,自己就不會生氣了。於是捨不得讓孩子到外頭闖闖的父母,可能會說:「你如果離家,我會很心痛。」這就是情緒勒索——用情緒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長期使用不自覺,就會變成人格的一部分,會習慣將焦點放在他人身上,認為只要能夠控制他人,就可以保持自己心情快樂。

其實這是一種與生具來的生存技能,當我們還是小嬰兒時,無法言語、無法自主行動,必須用哭鬧讓照顧者知道:我肚子餓了、我尿布溼了不舒服、我想睡覺了……大人透過這些訊息,就可以知道孩子的需求,甚至作為判斷身體狀況的線索。但是如果孩子長大後,沒有敏銳的覺察,就會讓孩子予取予求,把情緒當成任何需求都要被滿足的耍賴招數。

這種將自己的情緒歸咎於他人行為的態度,會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別人的行為可以「左右」我們的心情,而沒有認知到,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當我們有情緒時,可能自己本身並沒有錯,但也不表示一定就是對方的錯,而是我如何「解讀」對方的行為,才會產生「情緒」。

所以當另一半不把襪子丟到洗衣籃,我們可能會覺得,「我已經講這麼多次了,為什麼你就是不聽我的」,生氣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生氣是因為對孩子有期待,我們感到失望。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希望繼續跟對方溝通對話,就不能用情緒去要求對方達到我們的期待,如此一來,我們的情緒不會被對方的行為左右,再加上不是帶著指責的情緒去溝通,對方也比較不會防備,更能聽到我們內心的聲音與需求。

回到H的故事,如果H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他不應該急著解決老闆的問題,反而是要先解決他自己的問題——老闆的哪些行為會讓他困擾。他可以跟老闆這樣說:「老闆,這件事您跟我提過N遍,您是否很擔心我沒聽到呢?我都有聽到,如果可以的話,您只需要告訴我一遍就好了。」進一步才是關切老闆:「您最近好像很焦慮不安,是跟家裡的事有關嗎?您還好嗎?需要我幫忙嗎?」

這種情緒的「獨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絕對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練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