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關鍵字】勤做心靈健身操

文/吳健豪(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2020.05.21
1418觀看次
字級

文/吳健豪(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前一陣子,火車殺警案的行凶者因有精神疾病而判決無罪,社會輿論沸沸揚揚。我無意針對該案討論,只是感慨於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無知與嫌惡,殊不知,生病和健康其實只是一線之隔。

放眼望去,市區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為了身體健康,如今愈來愈多人加入健身行列,這是好事一件!但心靈與心理健康何嘗不需要鍛練?我們又花了多少力氣、時間去關注?

在過往工作的經驗裡,幾位前來諮詢的朋友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會擔心別人怎麼想,擔心別人覺得「他有病」或「有問題」。從事青少年諮詢時,學校老師或父母亦常認為「功課優先」,拒絕孩子利用課堂時間接受服務;他們似乎忘了,就像身體一樣,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根本,沒有愉悅平靜的心情,又如何能好好學習呢?

由於「心理諮商」這個新興領域並非我們原有的文化,多數人不熟悉且抱持刻板印象。其實,心理諮商並不是生病了或遇到棘手問題才會用到,也不是自己很差勁、很脆弱才會需要諮商。事實上,心理諮商就像健身房一樣,是一種幫助我們在忙碌生活與紛沓的人際關係間,停下來、靜下來,傾聽並更了解自己的方法。

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們如何讓「心理健康」,有的頂多是「助人為快樂之本」這類的教條,但說來簡單做來難。其實,快樂來自於認識自己,認識自我的感受、思想和行為之間的關係,還有認識人我的差異,找到自我和社會之間的平衡。

通常,我們都只有在「不快樂」、「痛苦」的時候,才會去做心理諮商;但如果我們平常就經常練習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會不會當我們痛苦、不快樂時,更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照顧自己?

有的人期待心理諮商能像算命一樣提供解答,但其實就像健身一樣,教練可以提供知識與方法、幫忙修正問題,但那終究是我們的身體和的心靈,關鍵還是在於,能否熟悉我們的心如何運作,成為自己心的主人。有時候,身邊親近的人也會問:「你去那麼多次,怎麼還沒好?是不是心理諮商沒有用?」如果身體需要常常鍛鍊才能健康,那麼,心靈不也一樣嗎?

求教心理諮商的行為其實並不丟臉,主要還是在於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影響。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南半球的阿根廷,每十萬人就擁有一百九十六名心理醫生,而在電影、電視中三不五時就會去心理諮商的美國,每十萬人才擁有約二十七名心理醫生,至於台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如果健身可以變成大家關注的焦點,我也期望,心理(靈)健身同樣能獲得社會大眾的重視。下次,若聽到身邊有朋友去心理諮商時,別再投以一種奇異的眼光,而是要肯定他為心靈健康所投注的努力!

就算不找專業的心理諮商人員,也可以參加坊間的各種心理成長課程,或是每天用文字、照片寫日記,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鍛鍊我們的心靈肌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