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中華茶通典在北京大學正式啟動

文與圖/吳德亮 |2016.06.07
1341觀看次
字級
茶與茶文化都發源於中國,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不過卻經常有英國友人在我面前趾高氣揚,最常說的就是:「中國人喝茶四千多年,至今卻沒有一個可以傲視全球的品牌,也沒有一個能風行全世界的茶文化。」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茶與茶文化都發源於中國,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不過卻經常有英國友人在我面前趾高氣揚,最常說的就是:「中國人喝茶四千多年,至今卻沒有一個可以傲視全球的品牌,也沒有一個能風行全世界的茶文化。」又說:「英國不僅不產茶,至今喝茶不過四百年,卻是全球最大的茶葉外銷國,十大茶葉品牌也都在英國,英式下午茶文化且風靡全球。」讓我經常為之語塞。

其實茶葉不僅貫穿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的重要產品。人類歷史上,中華民族最早發現了茶,最早成功馴化了野生茶樹,從而使茶成為今天除白開水之外,人類的最大飲品。至今擁有二十多個產茶省,一千多個產茶縣(市),八千萬之眾的茶農;製茶人、售茶人、喝茶人、品茶人、茶藝人、愛茶人、藏茶人更是不計其數。

因此當北京大學的翟建軍教授來函,要集合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光明日報》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院杭州茶葉研究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湖南農業大學等一流學術機構與單位,編纂一套茶領域的世紀巨擘《中華茶通典》,並根據籌備組提議,邀聘我擔任《中華茶通典》學術委員會委員暨編纂委員會委員時,頓時讓我精神為之一振,立即準備行囊前往北京大學參加第一次的編輯會議。

邀請函開宗明義說:「中國歷史上留下有關茶的典籍、文字等均十分豐富,尤其近年來隨著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有關茶的書籍、論著、文章、詩篇等更是數不勝數。然而,作為茶的發源國和茶文化大國,至今卻沒有一部有關茶的通典類工具書,人們只能從零散中去汲取所需的茶知識,於朦朧中去感悟茶文化。由此可見,無論從促進中華茶產業健康發展,還是從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世界傳播,都需要一部能夠彰顯中華悠久和輝煌茶文化的通典類大型叢書《中華茶通典》。」

《中華茶通典》將把截至二○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中國茶史、茶考古、茶書茶典、茶樹資源、茶樹栽培、茶樹保護、茶葉加工、品質與安全、茶葉深加工、茶化學、茶貿易、茶經濟、茶與健康、中華茶館、茶與宗教、中華茶藝、茶器具、茶與收藏、飲茶習俗、茶與包裝、茶食品、茶美食、茶文學、茶美學、中華古今茶人、重要茶產區、重要茶企業、茶傳播與海外交流、當代茶科學與教育、茶的未來與發展等,包含文字與圖片分類統攬其中。全書按通典編纂形式編輯,初步計畫成書為七十卷,約七千五百萬字,二萬多幅圖片,預計三年完成。將成為有史以來世界茶領域最為權威、最為龐大、最為全面的茶書編纂工程。

作為傳播中華茶文化的經典大部,台灣當然不能缺席,五月十五日於北京大學風光明媚的未名湖畔舉行的《中華茶通典》學術委員會暨編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我與來自中國各地共四十多位茶葉專家學者共襄盛舉,由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主持,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所長牛大勇教授則逐一對各項內容與編目進行介紹,象徵茶領域最為龐大的茶書編纂工程正式啟動。

「茶葉」已被聯合國評為六大健康飲料之首,未來發展更是不可估量。無論東方或西方,無論柴米油鹽醬醋茶,或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從一種植物發展成為一種飲品再發展成一種文化,不斷昇華。

創建於一八九八年的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蔡元培校長的崇高風骨以及「五四運動」的遺風,一直都讓我仰之彌高。沒想到二○一六年五月首次踏入北大校園,居然是受邀參與茶書編纂重大工程的會議,深感於有榮焉。

其實從「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之本,到昇華為「琴棋書畫詩酒茶」的文化之道,先賢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典籍,從療疾、養生到居家生活;從種植、加工、用器到沖泡;從品飲、藝術、文化到精神無所不包。如唐代陸羽的《茶經》、張又新的《煎茶水記》;唐末五代或宋初蘇廙的《十六湯品》;北宋徽宗皇帝的《大觀茶論》、黃儒的《品茶要錄》、蔡襄的《茶錄》;南宋董真卿的《茶具圖贊》;明代作者不詳的《煎茶七類》;清代陸廷燦的《續茶經》等。至於文學篇章更不可勝數,如唐代盧仝的〈謝孟諫議贈新茶〉、孫樵將武夷茶擬人化的〈晚甘侯傳〉、宋代大才子蘇軾的〈試院煎茶〉等傳頌千古。召集人之一的翟建軍教授說:「整理挖掘、轉化利用、傳承發展,當為吾輩之責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