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34 唐可薇琪 可喝的書造福鄉民 席德拉克 四龍頭解都市水荒

楊慧莉 |2016.01.23
1439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水,是生命所需。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文明社會,都會人只要打開水籠頭就有乾淨的水可用。但這世上仍有許多人身處偏鄉落後之區因喝不到乾淨的水而喪命。另外,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都市水資源也不再源源不絕。面對這些問題,兩位研究學者唐可薇琪與席德拉克各自發揮所長,為偏鄉難題和都市隱憂找到解決之道。

 


偏鄉難題
發明濾水紙 啟發民智

泰瑞莎.唐可薇琪(Theresa Dankovich)來自美國,在加拿大攻讀化學博士時開始研發一種可抗菌的紙張。這種紙張嵌入了銀奈米粒子,目標在殺死有害細菌,水經此紙張過濾後,銀奈米粒子就會殺死水中細菌,變成有效應急的淨化器。

當她發明這種有淨化作用的紙張時,以為只是因應北美地區的緊急需求。不過,她後來發現全世界的飲用水問題時,才驚覺自己的發明「對全人類有益」。

濾出無味淨水

事實上,全球每年約有三百四十萬人因無法飲用乾淨水而死去,百分之九十九的死亡案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針對此問題,先前已出現過層出不窮的創新點子。然而,唐可薇琪發明的過濾紙,不像其他使用化學藥劑的淨水裝置,水質過濾後也沒有異味。

其實,運用銀、銅等金屬淨化水質的概念並不新,一個多世紀前就有人想到了;只是,從來沒有人想過要把它們嵌入紙張淨化水質。兩、三年前, 唐可薇琪開始到南非作田野測試。

「在非洲,我們想看看這種濾紙是否真的能在『真正的水源』派上用場,而非只是測試實驗室裡的汙水。一天,我們在過濾當地河渠些許汙染的水源時,附近工人指引我們到一間小學附近的溝渠,因為未經處理的汙水都傾倒在那裡。結果,我們發現水中有上百萬個細菌。」唐可薇琪在田野測試時如此註記著。

儘管溝渠水汙染嚴重,唐可薇琪的田野團隊卻仍用所研發的銀奈米粒子過濾紙,濾出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細菌,已達到美國飲用水的標準細菌值。

書能看又能喝

唐可薇琪待在非洲期間,設計師葛塞德(Brian Gartside)為了與非政府組織「水是生命」(Water is Life)的合作事宜聯繫上她。「水是生命」組織成立的目的,在透過社區行動團體和分發個人用淨水器,改善發展中國家的飲用水。

葛塞德發揮自己的長才,突發奇想地把唐可薇琪研發的濾紙設計成一本有二十五頁的指南書,名稱就叫做「可喝的書」(The Drinkable Book)。

透過每頁所印上的使用說明,《可喝的書》本身即可教導人們淨化飲用水的方法和目的,且隨發送地區而有不同的語言版本,還會附上貼心的警語:「你所在之區的水源可能含致命病菌,但這本書裡的每張紙都是濾器,可確保你的飲用水安全無虞。」

淨水方式極簡便:使用者只要撕下書中一頁,放進隨書本附送的過濾盒中的開槽,再把水倒進去,汙水就會透過濾紙而變成乾淨的水。淨水過程長短不一,視水中的渾濁度或雜質而定,一旦通過濾紙就一定是可飲用的水。

待進一步量產

唐可薇琪表示,一張濾紙可濾出約一百公升的飲用水,一本二十五頁的書淨化出的水量夠一人四年安心飲用。

「這項發明主要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子民,使用起來極為便利,不影響原來的生活。使用者只要撕下《可喝的書》其中的一頁,放在簡單的濾槽裡,倒進河裡、溪裡或井中之水,就能濾出乾淨的水和死掉的細菌。」唐可薇琪在說話當下,已留意到全球約有六億多人口沒有乾淨的飲用水可喝。

事實上,全球每小時約有兩百名兒童因喝不到安全的飲用水而死於病榻,但如果家長們有辦法取得乾淨的水,就能空出一半的病床床位。而今,唐可薇琪的發明正好派上用場,也已在五個發展中國家測試過,可幾乎百分百濾掉水中可能導致傷寒、霍亂、肝炎和大腸桿菌的病菌。

目前,唐可薇琪已成立自己的公司,並與「水是生活」組織及設計師葛塞德合作。《可喝的書》現在仍在早期發展階段,尚待更多的時間和資助作進一步的發展。但唐可薇琪知道這項發明未來將大有可為,將朝量產的目標邁進。

都市隱憂
另開水龍頭 防患未然

大衛.席德拉克(David Sedlak)是加州大學柏克萊環境工程學系的教授。他已研發出一套有效管理水資源的安全永續系統,尤其專注於當地水源的發展。他的近作《Water 4.0》藉由了解城市水系統的發展史,探討了當前都市缺水議題和解決之道。

都市用水亮紅燈

席德拉克的專業讓他留意到過去十年,全球氣候變遷、人口成長與對水資源的競爭已經開始威脅到人們賴以生存的命脈。舉例而言,用以供應拉斯維加斯、鳳凰城和洛杉磯都市用水的米德湖(Lake Mead)兩千年時,水位就開始下降,讓拉斯維加斯的飲用水變得很吃緊,迫不得已得建造新的引水區,抽取更深的湖水。

「事實上,」席德拉克表示,「窘迫的情形還不限美國西南部的都市,二○○七年澳洲第三大都市布里斯班半年內就發生缺水現象;類似的情節也發生在巴西聖保羅,二○一○年城市主要的蓄水庫已不再充裕,如今已快見底,而不久二○一六年夏季奧運即將登場。」

開啟四個水龍頭

席德拉克認為,多數都市人少有打開水龍頭卻發現滴水不出的情況,那是因為過去只要有缺水之虞,總有辦法加大蓄水庫或多挖幾個地下井,但現在這種做法已經不可行了。

有人可能以為可從鄉間取水,但席德拉克駁斥這種做法,認為這只是把都市的用水問題轉嫁給別人。他根據自己多年來在全球多個缺水都市待過的經驗,主張未來如能投資在新的水源上,就可解決都市缺水問題。

他將這待開發的地方新水源比喻為四個水龍頭,只要開啟,就能解決都市潛在的飲用水問題。

◎水龍頭一: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

許多城市都坐落在天然蓄水系統上方,這些系統可涵納大量的水,只要發生暴雨或下雨,水分就會滲透到地下。舉例而言,洛杉磯有三分之一的用水來自聖費爾南多谷下方的地下蓄水層。許多人看到這些下到屋簷、跑進草皮、流到排水溝的雨水,不會想到這些水是可飲用的,但只要回收這些雨水,淨化它,變成可飲用的地下水就沒問題了。洛杉磯目前正在興建一座暴雨公園,擁有多個雨水收集系統或暴雨下水道,將水導入廢棄的碎石場。這些水會慢慢流經人造濕地,滲透到地下;過程中遇到靠植物和泥土表面維生的細菌而獲得水質淨化。如果天然的淨水系統仍無法讓水質純淨,就會從地下蓄水層打出來再處理,直到成為可飲用的淨水為止。

◎水龍頭二:廢水回收技術

廢水回收做法行之已久,但席德拉克的研究團隊找到更省成本的有效方法。他們利用兩步驟將廢水變成飲用水:首先,用逆滲透膜濾出汙水中的鹽分、病毒和有機化學物;接著,加進少量過氧化氫,再經紫外光照射,分解有機化學物。

廢水透過兩階段的程序就能安全飲用了。

◎水龍頭三:水土保持

席德拉克認為都市有一半的用水都發生在戶外,水土保持因此備顯重要。然而,在有些已出現乾旱的地方,席德拉克團隊發現用一半的水量澆灌,外頭的花草樹木仍活得好好的。這就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因此,席德拉克主張,都市用不著把水泥漆成綠色或買一堆仙人掌,只要有土壤保濕探測器和智慧型的灌溉控制器,就能有綠意盎然的都市景觀了。

◎水龍頭四:低耗能海水淡化系統

海水淡化系統過去很耗能,一點也不合時宜。不過,如今歷經二十年的改良,已經有極大的進展。但席德拉克並不認為,就算如此,有必要到處蓋低耗能海水淡化系統;比起其他方法,這仍屬於高耗能,且每建一個地方水源設施就會大興土木,造成環境破壞。

珍惜都市水資源

藉由開啟以上四個「水龍頭」,席德拉克相信都市將無缺水之虞,如此一來便無須再仰賴進口水,因為:透過第三個水龍頭,重新規畫綠化街景方式,就能節省一半戶外用水量;藉助第二個水龍頭,把回收廢水導入下水道,就能增加百分之四十的用水;合併使用另外兩個水龍頭──暴雨回收和海水淡化,就能彌補水量不足之處。

席德拉克呼籲都市人為自己和後代創造一種新式的水利系統,可以禁得起氣候變遷引發的各種挑戰;這套系統將善用地方資源,符合外在環境價值,可以給環境帶來更多的水分,用以養魚和種出食物。

席德拉克的建議也適用於台灣海島型的氣候。光是善用雨水回水系統,就能將每年颱風帶來的驚人雨量導入水庫,紓解不雨時的缺水之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既然「缺水問題」已成為都市隱憂,期盼每個都市首長和相關單位能正視此議題。在此之前,每個市民不妨先從自身做起:養成省水的好習慣,愛惜這「絕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都市水資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