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33 裴蕾格&蘇珊李 創新時尚語彙 兼顧科技與環保

楊慧莉 |2016.01.09
1211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
這句話代表衣服之於人類,早已不止於「遮風蔽體」,
更象徵一個人的身分和品味。而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
人們更可善用此文明利器,打造個人品味和主張。
時尚設計師裴蕾格與蘇珊李即為箇中好手;
她們本著創新的精神,分別在數位和生技領域研發時尚業的新未來,
除了將一改人們上街購衣的消費習慣,
也將讓人類有機會為地球保育盡一分心力。

數位製衣
裴蕾格印出時尚款

丹妮特.裴蕾格(Danit Peleg, 1988-)來自以色列,就讀申卡設計學院期間,為了自己的畢業設計秀一頭栽入了3D列印服裝的實驗裡。

先前某個暑假,她曾到紐約一家時尚店實習,參與了兩件衣服的3D列印製作,發現衣服很有看頭,但材質易碎,模特兒不僅無法坐下來,還會刮傷她們的手臂。然而,設計師3D列印出的服飾更能符合自己的設計需求,只是仍非常仰賴大型而昂貴的列印機器,而且這些機器都在實驗室,離工作室很遠。儘管如此,裴蕾格仍對這種新穎的服飾製作方式躍躍欲試。

3D項鍊給靈感

後來,有個朋友給了她一條家用3D列印機印製的項鍊。由於這種列印機比她實習期間用到的機器便宜又好用,這給了她在家列印出畢業展系列服飾的靈感。

接著,她找到一間小型創作者工作室,學到所有關於3D列印的知識。更幸運的是,工作室還給她鑰匙,方便她自由進出以實驗合適的衣服材質。

她當時主要的挑戰是找到正確的絲料。幾經失敗,後來有人介紹她使用一種強韌而富彈性的「Filaflex」材質。有了此材質,裴蕾格列印出她的第一件紅色夾克,還把法文字「Liberte」(自由之意)列印進去,因為能在家自行設計並列印出想要的服飾讓她備感力量和自由。

「有興趣下載這款夾克的人,還可以更換上頭的字樣,比方說換成自己或親密愛人的名字。」她表示。

作品展耗費多時

過程中,裴蕾格還遇到另一個挑戰,她想印出一般織品的質感。後來她從一位建築師的資源開放檔案中找到她想要的圖樣,用這種圖樣她知道自己可以印出一種質感形似蕾絲的服飾。於是,她以此圖樣為範本,幾經修正和變化,設計出她於畢業展登場的「五套」系列服飾。

然而,印出五套服飾的過程極為耗時。首先,她需列印出一張張A4大小的塑料織物,再把這些織物黏合一起,變成衣服,就像拼圖遊戲一樣。由於家用列印機不比工業用機器,速度慢很多。為了印出畢業作品,裴蕾格購置了六台列印機,同時運作。她讓機器一天二十四小時連續七天不停運作,在每套服飾上平均花三百小時,再加上搭配鞋款也是3D列印出,前後總共花了兩千小時印出她的畢業作品。

尋求改進的空間

儘管3D列印服飾的速度目前差強人意,但裴蕾格相信「假以時日人們將能在家用一、兩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印出自己想要的T恤」,因為「二十年前的網際網路也是超慢」。

除了速度,裴蕾格認為織物的改進空間仍大,期許未來能印出有棉質和絲綢質感的服飾,而這些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她知道已經有人在研發速度更快的列印機、更好的材質了。

「如果科技能再大幅進步,未來時尚業將起變革:少些運費、更個人化、設計更平民化;如果有人設計的款式獨特,還會蔚為風潮。」裴蕾格說。

未來穿搭更便利

3D列印在時尚業的運用並非第一次,但裴蕾格卻是第一人把這種技術帶進家中之人。她覺得這是時勢所趨,表示:「音樂曾是一種實體,但數位化後即可下載,時尚界應也能如法泡製,將衣服數位化後想穿的時候就能被列印出來。」

目前,裴蕾格已畢業,決定留在時尚界,跟其他有志一同的設計師一起研發更先進的3D時尚列印技術,也打算建置第一個電腦資料庫呼朋引伴。

事實上,裴蕾格現在出遠門,只需一個輕便行李箱,用隨身攜帶的電腦,連上當地的列印機,就能應急印出出席盛會的服飾。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當3D列印技術純熟後,我們真的都能在家列印出符合自己品味的合身服飾,讓穿搭更便利,同時也省去上街購衣的時間和麻煩。

生物製衣
蘇珊李種出皮夾克

蘇珊.李(Suzanne Lee, 1970-)是在紐約發跡的英國時尚設計師。作為設計師,她總思索著要用什麼材料凸顯自己的設計。

二○○四年,她為了寫一本關於未來時尚的書,訪談了多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發現科學和科技可能改變人類未來對時尚的想法、設計和製作。其中有一位生物學家提出的想法讓她大為驚豔:未來與其種出棉花這樣的纖維,你可以用微生物合成出纖維素,最後在一大盆液體中種出衣服。從此,她對布料的想法就變成了綠茶、糖水、微量的微生物和些許時間;最重要的是,她從此投入了一個名之為「生物製衣」(BioCouture)的研究計畫。

茶水長出布料

二○一○年,蘇珊李成功種出纖維材料,配方是用含糖的綠茶水做培養基,添加混合酵母,培養出細菌,兩、三周後茶水裡就會長出類似布料的東西;之後,歷經清洗、曬乾的動作,依照不同配方,就會變出像紙張或皮革質感的布料。

最棒的是,這種布料除了乾的時候可任君剪裁和縫製,未乾時沿著立體圖樣形塑,曬乾後布邊自動縫合,省時省力。

做出的夾克顏色有點貼近膚色。由於布料本身是有機製成,蘇珊李在顏色和圖案的加工上也採取有機程序。如果想改變布料顏色,就用氧化鐵的程序代替染劑;用蔬果著色來製造有機圖樣。她還使用靛藍染料來抗菌。事實上,一般綿質料要染出很深的顏色,得浸泡在靛藍染料中十八次,但新研發出的布料卻只要短時間內浸泡一次即可。

尚待突破之處

傳統服飾業從一批布料中裁剪出所需要的造型,但運用生物製衣技術可直接種出想要的服裝款式,避免浪費被裁掉的部分。另外,種出一件皮夾克只需耗水五十升,傳統做法卻得耗掉上萬升。

不過,尚處實驗階段的生物製衣技術仍有許多待突破之處。比方說,纖維素還不能自行塑造出形狀,尚需附著在人體造型的3D模具上或經傳統縫紉完成塑形的工作;培養微生物的實驗室器材和培養環境的成本高昂,仍不宜大幅推廣。

不過,最讓蘇珊李所帶領的生物製衣團隊困擾的是,此技術尚無法防水,且吸水性極強,萬一下雨,衣服就會變得很重,讓人難以承受,且接縫處最後可能會散開,讓人一絲不掛。因此,這種生物製衣目前只能當表演服,不宜當作一般穿著。事實上,這種衣服目前只要吸收穿著者的汗,就會慢慢生物分解。

未來的大計畫

儘管生物製衣技術尚不成氣候,但蘇珊李覺得此領域未來仍大有可為。最讓她興奮的是,善用微生物可讓時尚業變得更環保、更有效率,「只種出想要的東西,沒有浪費,連食物處理工廠傾倒的糖水都可拿來廢物利用」。

蘇珊李覺得微生物纖維素的研發並非用來取代其他的紡織物,但對於日益珍貴的天然資源來說,卻提供了另一種聰明而永續的材料。當然,除了環保節能的優勢,生物製衣技術種出「皮衣」,過程中卻沒有一隻動物會因此而被犧牲掉。對於蘇珊李而言,這是她與團隊努力研發的目標之一。

此外,她還希望持續建立一個致力於生物製造的全球社群,培育年輕研發人員和企業家,一起創新生物設計,期許未來世界能有如此光景:「最後,也許不光是時尚業讓這些微生物發揮作用。只要你想得出來的東西都可以用微生物種出,可能是一盞燈、一張椅子、一輛車或是一間屋子,現在就想想你想種出什麼?」

人類文明向來與大自然勢不兩立,尤其是工業革命後更是愈演愈烈。為了過「好」生活,滿足食衣住行各方面的欲求,人類已耗盡太多地球能源,甚至坐視動物的權益,讓「皮草」和「皮革」穿上身。但,時尚設計師蘇珊李卻反其道而行;她的設計概念卻極具環保和保育意識,呈現一幅最時尚的人類文明願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