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08】傑森&芭黎絲‧羅森塔爾 走過喪親之痛 人生啟新頁

文/楊慧莉 |2024.04.06
179觀看次
字級
芭黎絲與母親艾米合影(左);傑森與妻子艾米合影(右)。 圖/Daily Mail
芭黎絲與父親傑森一同出版了《紐約時報》暢銷書《親愛的男孩》。 圖/YouTube
艾米‧克勞斯‧羅森塔爾生前創作了很多童書,是知名作家。 圖/SWNewsMedia.com
傑森 ‧羅森塔爾在失去愛妻後,人生再也不同了。 圖/Jason B. Rosenthal
芭黎絲 ‧羅森塔爾在失去母親後,跟父親關係更親近了。圖/PARIS ROSENTHAL
傑森發現,美麗的事物無所不在,包括看見光線在一天不同時段如何灑進他們的房屋裡。(示意圖)圖/Pexels

文/楊慧莉

一年一度清明掃墓,近日登場,藉由這個節日,我們感念已故親人。即便如此,失去至親的痛,仍讓人記憶猶新,甚至未曾離去。美國律師傑森‧羅森塔爾在失去摯愛後發現生命再也不同了,他的女兒芭黎絲見證父親的改變,自己也從母親的離世獲得一番啟示……

面對喪偶
帶著愛妻遺願活下去


傑森‧羅森塔爾(Jason B. Rosenthal)是在芝加哥執業的美國律師,原本朝九晚五的生活,因妻子離世一夕丕變,而跨入不同領域,不僅成為講者、作者,還成立基金會,協助兒童教育和早期卵巢癌的檢測。

牽手臨終留彩蛋

傑森的妻子艾米‧克勞斯‧羅森塔爾(Amy Krouse Rosenthal)是知名作家、短片製作人和電台主持人。她是多產作家,除了兩本開創性的回憶錄,出版過三十多本童書,其中與女兒芭黎絲合著的《親愛的女孩》躍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她也是一位很棒的公共演說家,可以跟全球各種年齡層的小孩和大人暢談。

二○一七年,艾米因卵巢癌而辭世。過世前十天,她在《紐約時報》的專欄〈現代愛〉中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悲傷、有趣、卻也很誠懇。那篇文章是關於她與傑森的生命故事,但聚焦於傑森。文章就叫做「你可能會想嫁給我先生」,傑森覺得那像是一個為他量身訂做的創意廣告,妻子擺明為他留了一個空間,要他在她離開後再用另一個愛的故事填滿下半生。

傑森與艾米牽手二十六年,生養三個子女。夫妻倆有很多共通點,都喜歡相同的藝術、紀錄片和音樂,也有相仿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他們彼此很相愛,至死不渝。失去摯愛讓傑森心碎。即便如此,他清楚這種傷心故事很多人都經歷過,他的故事唯一獨特之處在於它已公諸於世,因為艾米那篇允許他追求自己幸福的文章之故。

在家安寧優缺點

愛妻走後一年,傑森上公益平台分享妻子離世前的情景、自己在妻子走後的心情和心得。

原來,艾米在人生最後階段回家接受安寧照護。在家安寧療護的好處是再也不用聽到醫院裡的機器開開關關吵雜的聲音、也沒有護理人員進出病房開藥的干擾,還有家人陪在身旁。只是,那段時間,傑森要眼睜睜的看著妻子在只能吃流質的食物下日益消瘦、帶妻子上樓回房有如跑一場馬拉松。

他和艾米努力讓那段日子有意義。他們談論很多事,包括死亡、為人父母等。傑森問艾米在她缺席時,自己要如何當個最棒的父親,艾米會強調他跟每個孩子都已建立很好的關係,因此一定可以當個好父親,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安寧療護中,夫妻倆還安排了幾組訪客,讓傑森覺得妻子好勇敢,可以在身體日益衰敗下接見訪客,先是她的父母、三個手足,然後是朋友和家人。每個人都訴說了關於艾米和夫妻倆的美麗故事,也讓傑森發現艾米如何深深影響她那些忠貞的朋友。

在家安寧可以讓人較舒服的壽終正寢,但對於家人來說,至親臨終前後的一景一物會在心中揮之不去。傑森永遠記得帶著妻子吃力進出盥洗室,以及艾米斷氣後,抱著她的軀殼下樓經過飯廳、客廳等待後續處理的情景。

父親離世添哀傷

艾米臨終前在《紐約時報》的那篇報導讓傑森在她走後,以一種公開方式經歷悲傷。許多讀者聯繫傑森,表達哀悼,這才發現艾米的巨大影響力,超出家人預期。有些回應以一種幽默方式,在傑森傷痛不已時協助他度過難關。

比方說,有位女性讀者在看了艾米的文章後寫信給傑森說,「我願意嫁給你,只要你從此滴酒不沾。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條件。我答應會活得比你久。」另一個家族朋友寫來的短箋也讓傑森看了笑中帶淚。朋友說,「我記得到你家享用安息日晚餐時,艾米教我如何製作搭配沙拉的麵包丁,只有艾米能在麵包丁中展現創意。」

艾米離世後幾個月,傑森幾十年來與帕金森氏症奮戰的父親因併發症也相繼離世,讓他又一次承受失去親人的打擊。覺得老天在跟他開玩笑,難道是試煉?不管如何,他得堅持下去,因為這是艾米公開的「御令」。

在艾米離世後的那一年,傑森努力走出悲傷,尋找生命中的美麗和喜悅。不過,實際狀況是,家族聚會、婚禮、紀念艾米的活動,都會很難熬。人們看他表現得從容而優雅,問他是怎麼辦到的。其實,他多半很悲傷,也覺得一團糟。

生命中仍有陽光

傑森坦言,在妻子剛離世的頭幾個月時以為會一輩子絕望下去。一個朋友也喪偶,跟他說,「你會再活出喜悅的。」他一開始不信,但因為妻子公開允許他尋找自己的幸福,他得試著去找點「樂子」,包括去聽一場音樂會,跟自己的兄弟、要好朋友或大學麻吉來場旅行認識不同的人。此外,他的喜悅也來自三位子女,他們也常跟他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漸漸的,傑森發現,美麗的事物無所不在,「生命將美麗蘊藏在簡單的時刻裡,這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在艾米的DNA裡。」比方說,美麗出現在他早晨通勤看見陽光照在密西根湖面上時,或駐足時看見光線在一天不同時段如何灑進他們的房屋裡。

對傑森來說,艾米走後的日子讓他感到悲傷難耐,但生命中仍有「陽光」,艾米給了他一個「空間」和機會去填滿新的人生,讓他開始懂得要擁抱當下好好活著。現在,他傳講和書寫關於如何處理失落、哀傷並在痛苦中找尋希望和喜悅的課題。藉此,他展開新的人生,在人生空白頁持續寫下新的篇章,也同時鼓舞他人要好好活著、去愛並找到自己的陽光。

面對喪母
擁抱與單親的新關係


傑森在妻子離世後學到的最大功課之一是,「面對悲劇事件,你可以在無法預期的情況下找到復原力。」

心理素質外,傑森的人生也不可同日而語,整個人徹底改頭換面。女兒芭黎絲(Paris Rosenthal)見證父親的改變,「母親生病前,父親很內向,每周工作六天,每天朝九晚五,忙著處理個人受傷的法律案件。」

與父親一起療傷

母親罹病當時,芭黎絲才剛上大學,對於要學什麼、將來要從事哪一行還很茫然。母親病故,全家進入愁雲慘霧,卻也幫助她和父親重新思索要如何繼續自己的人生。

在芭黎絲就讀的大學,學生以提問創造自己主修的科系。芭黎絲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面對死亡?」她也開始分享自己當一名喪母的年輕女兒經歷,整個夏天她在一間非營利的卵巢癌機構工作。同時間,她的父親,傑森,離開原本的法律工作,轉而花時間公開談論自己喪偶的經驗。

即便並非刻意,女兒後來發現父女在療傷止痛的路上攜手同行,他們一起投入圍繞死亡話題的領域。結果,父女關係拉近了許多。

而今,芭黎絲和傑森平時有很多可以一起談論和做的事,這是艾米在世時不曾有過的。傑森會跟女兒說說自己當一名單親的挑戰,芭黎絲則會跟父親談談自己的愛情和友情。父女關係上的變動隨著時間,也慢慢成為日常。

分享心得與信念

面對喪母之痛,芭黎絲還在成長路上,但她很願意分享自己目前的心得,供他人參考:

◎打破界線

「如果你有雙親,你的心態是:我只跟母親說這個,只跟父親做那個,不妨跟他們說說和做做不同的事,看看會發生什麼。」芭黎絲希望她早點明白這點,而今她只有一種選擇了。

◎溝通需求

「那些只有單親的朋友,要對自己和單親有耐心,你可能有時甚至要站在單親的立場去溝通自己的需求,即便你已習慣當個收聽者。」

◎擁抱新機會

有一句話說,所有事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芭黎絲對此話仍百感交集,因為她寧願母親仍活著。不過,她很感謝母親走後所發生的所有新關係和成長機會,特別是她與父親創造了堅不可摧和難以置信的新關係。

九歲時,她跟父親一起去學跆拳道,幾年苦練後兩人成了黑帶級高手,因此父親幫她打下了堅韌的基礎,只是她當時有所不知,父親也是想利用這種共學創造父女相處的優質時間,一如父親的本色,總是設想周到。

與母親合著《親愛的女孩》後,芭黎絲也與父親合著了一本童書:《親愛的男孩》──兩本書都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書中有一句話:「Always trust magic」(總是相信神奇力量),這是她母親生前在工作和生活中常用到的一句話。芭黎絲認為不管我們的信仰為何,「Always trust magic」能提醒我們所有人要相信宇宙中的神奇力量,一如她幸運的成為傑森的女兒,就是一種神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