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 革 先 鋒 13心理學家溫奇 助你擺脫壞心情

楊慧莉 |2015.03.21
1515觀看次
字級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有挫折感,父母應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擺脫無助。圖/美聯社

身體微恙,會讓人提高警覺,甚至去看醫師,但心情不佳,你會怎麼做呢?是吃東西、睡覺?還是完全不當一回事?心理學家溫奇發現,現代人對身體呵護備至,心理保健意識卻嚴重不足,常置身於糟糕的情緒中而不自知。事實上,只要提高自覺,擁有必要的心理衛教知識,並改變不良的情緒習慣,你也可以活得更快樂、更健康。...

文/楊慧莉

專業主張

身心一體 情緒需急救

蓋.溫奇(Guy Winch),一九九一年獲得紐約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接著在紐大醫學中心完成家庭和夫妻關係療癒的博士後研究學位。自一九九二年起,他在曼哈頓開業當心理醫師,執業對象包括個人、夫妻和家庭。

溫奇目前是美國心理學會成員,以及痛苦情緒的治癒專家,所專精領域讓他成為最常被邀約的專題演講者,所出版的心理學著作被譯成十四種語言,因而成為國際知名的作者。

心理保健很重要

作為情緒方面的療癒專家,溫奇近年來大力倡導人們正視心理保健的重要性。所謂「心理保健」,就是隨時關照和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在遭遇失敗、被拒等情事時會正視自己受傷的情緒,並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習慣,讓情緒獲得修復。可惜的是,多數人並不把心理創傷當一回事。

溫奇發現,儘管醫學百年來有長足的進步,但現代人的心理衛教知識與百年前的人差不多。舉例而言,一般人家中會備有ok繃、冰敷袋、感冒藥等,而小朋友跌倒受傷會去貼ok繃,還會養成勤刷牙的好習慣,在在證明現代人十分在意身體的健康。反之,多數人對於心理創傷卻束手無策,甚至不知道像「失敗」、「被拒」這樣的傷害是可療癒的,遑論知道其對策。

當然,這種身心衛教嚴重失衡的狀況,自然也反映在人們如何看待「心理醫師」。溫奇以自己為例,一般醫學院學生念七年就可當上醫師,他念了九年拿到博士學位,成為專業的心理醫師,但從人們看到他名片時的反應,足見人們對心理健康的偏見:「喔,你是個心理學家,原來不是真正的醫師。」

近作療傷又止痛

溫奇將這種「獨厚」身體卻「輕忽」心理的偏見,歸諸於人們尚未「意識」到心理健康關乎生活品質。他表示,每個人多少都在心情起伏中度過,尚未嚴重到需求助於心理醫師,但不好的情緒來時,輕則讓人生活提不起勁,重則危害身心,而且沉浸於其中愈久傷害愈深。

而熟知心理領域的人都知道,任何不好的情緒都有其應對之道,只是這些都寫在專業期刊裡,一般人未必垂手可得。

有鑑於此,溫奇出版了《情緒急救》一書,充當讀者面對一般情緒傷害時的「急救箱」;讓讀者不僅能從相關的科學訊息裡,明白一旦經歷孤獨、罪惡、失落或失敗等創傷時會發生什麼事,還得知具體可行的簡易對策,有助療傷止痛,讓情緒快速恢復彈力。

社群媒體的陷阱

面對情緒困擾,溫奇也不建議人們從時下流行的社群媒體尋求慰藉。

首先,這種名之為用來增進人際互動的社群媒體,其實都是「報喜不報憂」,一般人Po上網的,都是自己「風光」的生活近況。因此,假設你正處於寂寞,打開臉書,看到朋友快活出遊的相片,恐怕情緒會變得更糟吧?

另外,社群媒體也並非如人們所想像的,能對心理健康起正面作用。根據溫奇的看法,它可能讓人們變得更脆弱易感。舉例而言,如果把自己的最新動向Po上網,結果掛在上頭的一群「好友」都不表贊同,不就等於同時遭這群好友「否定」?

更糟的是,你可能跟某人分手了,當這人在臉書上更新自己的狀況,你們之間的事不就人盡皆知了,不管你願意與否或準備好了沒。因此,社群媒體製造出讓人心痛和創傷的機會還真不少呢。

實例分享

四種情緒 除之而後快

生活中讓人「傷感」的情況很多,不過有四種情緒常見而具殺傷力,分別是孤獨、失敗、遭拒和焦慮。針對這些負面情緒,溫奇在其近作、演講或訪談中均佐以實例,提出有效對策。

孤獨時採取行動

孤獨,讓人覺得在情緒上或人際上和周遭人隔絕;一旦出現,會扭曲當事者的感知能力,剝奪思考能力。溫奇以自己的過往經驗為例。他有個雙胞胎兄弟,有趣的是,兩人志趣相同,都成了心理學家,不過他們曾因學業而分隔兩地,導致一樁「孤獨」事件的發生。

當時,手機尚未發達,長途電話費用甚貴,溫奇和哥哥相約生日當天要長途通話十分鐘,結果溫奇苦等多時、備嘗「孤獨難耐」的艱辛,卻始終沒等到老哥的電話,最後他憤怒地踹飛電話睡覺去。第二天一早醒來,當他將電話插回,隨即鈴聲大作,是老哥打來的,才知他也度過了漫長而孤獨的一夜。當溫奇將「心結」告知老哥,對方則反問他:「我不懂,你意識到我沒打電話給你,那你怎麼不回打呢?」

這就是關鍵所在,「孤獨」會讓人作繭自縛,心想,「對方可能不再關心我,何必自討沒趣呢?」因而錯失走出的契機。然而,根據科學研究,「孤獨」不僅讓人覺得悽慘,還會致命:長期的孤獨增加早逝的機率高達百分之十四,因為它會導致高血壓、高膽固醇,甚至影響免疫系統,讓人染上各種疾病。

因此,當孤獨襲身時,切莫「想入非非」,要化被動為主動,走出「自怨自艾」的陷阱。當你以開放的心走入人群,就會發現孤獨已悄悄離身。

失敗時擺脫無助

每個人一生多少都有失敗的經驗。「失敗」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引發的無助感,讓人「畫地自限」,不敢再作嘗試。許多人即因一、兩次的失敗,認定自己從此永遠與「成功」失之交臂,潛能因而無從發揮。

因此,溫奇認為,改變對「失敗」的反應事關重大。他舉兒童的學業表現為例。如果孩子考壞了,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這時做父母的,不該只是給予「下次考好就好了」的口頭安慰,而是要陪孩子找出失敗的原因,「重新掌握情勢」,如改變作息,提高學習效率,或改進讀書的方法等,幫助他們成功擺脫無助感。

遭拒時保護自尊

除了失敗經驗會讓人感到挫敗,「遭拒」更讓人覺得受傷。溫奇舉男女約會為例。先前,他認識的一位鄰居朋友與一位談得來的男網友約見面,結果雙方才坐下來聊沒五分鐘,男方就不感興趣地拍拍屁股走人了。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女方傻眼,卻也忍不住自忖:「妳長得又不怎麼樣,一個成功又瀟灑的男士怎麼會想跟妳約會呢?」

溫奇認為,這位朋友當下的回應看似殘忍,卻是「人之常情」:一般人遭到攻擊時,不僅沒有築起防護網,保護自尊心,還會對自己挑毛病,再補自己幾支回馬槍,自尊心低落的人尤然。

因此,他建議約會男女不妨從了解自己的優勢增強自尊心做起,約會過程中,與其專注於自己給別人的印象,不如多關注於自己對約會對象的感受,而一旦遭拒受傷,應激活自尊心,而非落井下石。

焦慮時啟動暫停

除了「打擊自尊心」,溫奇發現人類還有一種不良的心理習慣,也同具摧毀力:反覆回想一件事。比方說,跟好友吵架了,已經很鬱卒了,但腦袋裡卻不斷播放衝突情景。這種「耽溺」的情形也同樣發生在煩惱、憂慮等負面情緒出現時。

溫奇自己也曾身受其苦。不久前,他老哥身上長滿淋巴瘤,需做全身化療。老哥的態度是積極面對,他卻是憂心得無以復加。終於,他拿出專業,對付自己的憂心忡忡:專注於其他事情,直到不再憂心。

啟動「暫停」機制一周後,溫奇覺得自己的視野不同了,也變得更積極、更有希望。而他始終積極正面處事的老哥,也在歷經九周化療後,身上的腫瘤都消失了。

專業協助

七種良方 給你好心情

溫奇提供七種良方,啟動你的心理健康機制。現在就練習,將有助你活得更快樂、更健康。摘要如下:

1留意情緒的痛苦:不管是孤獨、失敗或被拒等負面情緒,一旦出現,都予以正視,採取有效對策。

2失敗時擺脫無助:失敗讓人感到無助,而擺脫無助的最好方法就是,藉由準備和計畫,重新掌控情勢。

3監視和保護自尊:消沉時,請善待自己。想像一下,當你朋友受傷時,你會怎麼安慰他。寫下它,讀一讀,事實上,這分訊息正是你受傷時所需要的。

4負面時啟動暫停:負面想法出現時,就用正面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研究顯示,即便只有兩分鐘的分心都能暫停負面情緒的驅力。

5從失落中找意義:「失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面對失落最好的方法就是「失而復得」。比方說,失去配偶的人可能因此發現與孩子的關係更親密;或是因失去某位親人而改變生命態度,激勵自己要活得更有意義。

6擺脫過多的罪惡:有罪惡感並非壞事,它提醒你修復人際關係,但過多的罪惡就會影響生活,甚至妨礙成長。擺脫過多罪惡感的方法就是,正視你的行為所造成的傷害,並給予真心道歉,對方心領,你也才能釋懷。

7找出適用的療法:先自我觀察平時是如何處理自己受傷的情緒。比方說,是不當一回事?還是難過一陣子後馬上復原?抑或完全壓抑?接著,嘗試各種心理療法,看哪種能讓你最快修復情緒,重新出發。每個人適用的療法都不盡相同,需花先時間尋找;一旦找到,將大大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