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社會企業的布施

 |2014.11.12
1856觀看次
字級

台灣是一個富足的社會,也是一個貧匱的社會。台灣的房價之高排名世界前茅,名車滿街,名牌充斥,世界富豪榜上列名者眾,當然是一個富裕社會。

台灣年輕人求職不易,起薪二十二K,面對高不可攀的房價,高生活費,生活大不易。有許多低收入家庭工作機會少,收入低,糊口維生困難,缺少子女教育資源,人生起跑點一開始就落後一大截,被打入失敗組難以翻身。

馬英九總統日前指出:「台灣的所得分配家戶所得前百分之二十和後百分之二十的差距是四點○八倍,在世界是很低的。」環顧世界各國這個客觀數字的確不算高,但是國人的主觀感受卻未必如此,因為問題出在不患貧,患不均。

台灣的問題在於分配不均,過去台灣的經濟發展是扶植企業發展,讓社會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所得增加後,依擴散理論,讓向下分配讓其他人也受益。

但是原來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民生政策,後來轉向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了,企業賺錢了,資本家將大多數收益放入口袋,勞工的薪資卻十六年原地踏步,所得分配的機制脫了軌,社會兩端極化,造成極少數的富者愈富,多數的貧者愈貧。

社會的貧困分成兩種,一種是基本的不足,如資源缺乏,社會財富不足,國民生產力的貧窮,或是糧食、能源不足所致飢荒,能源危機等。另一種是分配的不足,因為資源種類和需求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貧困。台灣顯然並不屬於前者,而是後者。

校正分配不均的問題,除了政府以經濟、財稅和社會福利政策導正外;更要靠社會互助布施的功能。因為政府的政策是宏觀整體面的改變,只能解決基本的不足。但是對分配的不足,對個體聞聲救苦的救濟扶持,還是要靠社會布施分配來達成。

市場機制可以解決一般供需的問題。但是對於資源匱乏者,缺乏價格機制為中介轉化,在不同階段有種種不同需求;除非以捐款的方式,資源匱乏者沒有能力到市場買到他們所需要的商品或勞務,而且有時候他們的需求在市場上難以合理的價格換得。因此必須求助於中介團體加值轉化,這就是社會企業在社會布施中的功能。

台灣社會企業正在萌芽,他們以企業經營的方式,提供資源匱乏者取得符合他們需求的商品或勞務。如食物銀行能夠提供食物供需要者換取,媒介供需上的差異,以免提供者提供麵粉,需求者需要的卻是香蕉。其他如待用咖啡、待用便當之類的存在,提供更多樣食品滿足各取所需的功能。

在勞務方面,如提供者可依自己的專長和擁有的資源提供不同勞務給所需者,如水電工、泥水工、木工的點數、各種教學課程、托育、法律或經營諮詢的服務。對於偏鄉居民這是用錢買不到的資源,因為不符合經濟效益,成本高昂,難以取得。社會企業可以轉化義工的資源提供給偏鄉居民,彌補他們的不足。

古時布施行善是一種美德,現代社會企業的布施樣態多元,功能取向,互補有無,這是解決社會不均的必要而重要手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