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海鮮與海峽的距離

 |2022.09.08
18205觀看次
字級
海鮮的差距只是小事,關鍵是它所反映的海峽兩岸的心態,切盼兩岸人民間更應以同理心,互相了解,互相體諒,這才是和平永續的正法。圖/123RF

社論

一位藝人只是講了「小時候家裡貧窮,吃海鮮很奢侈」,結果引起兩岸網友交火。台灣這邊是諸多網軍晒出台灣海鮮,有如自尊受損。在滿是酸言酸語的海鮮話題中,有人願意想一想「生活的歷史,歷史的生活」嗎?

貧困與人的生存環境是連結的。可曾有人想到:在過去的匱乏年代,澎湖人真正奢侈的,是豬肉,是白米,是蔬菜,因為全靠進口。而海鮮可以到海邊撿拾,它一點也不值錢,甚至吃到膩味。

而生活於濁水溪邊的孩子,匱乏的是海鮮,但他們仍有河鮮。許多人童年的食物,是溪邊釣起來的小鯽魚,清溪中摸起的蛤仔,水田裡抓到的泥鰍,竹網子裡捕到的毛蟹。而生活於山邊的孩子,能抓的是山裡的竹雞,挖的是竹筍。山上的孩子,要學習去射飛鼠、狩獵山豬,海邊的阿美族,要學習在海浪中捕魚,在河流裡抓魚。

台灣的孩子,因為生活環境不同,而有許多差異。因此在城市裡生活的孩子,怎麼也無法體會抓泥鰍、摸蛤仔的樂趣。而山裡的孩子也不了解,在海邊吹著海風釣魚的快樂。我們的生活如此不同,所以透過互相了解,帶來許多快樂;互相學習,更了解這個世界。

圖/Unsplash

大陸土地太遼闊,風土民情更是天南海北,文化殊異,認知差距太大了。舉例來說,蒙古人對青菜的傳統說法,只有幾種,因為草原上的青菜種類,非常之少。但蒙古人對馬的命名,卻有幾百種。鬃毛的色澤、馬背的花紋、皮毛的紋理、尾巴的模樣等等,都有著獨特的名字。那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蒙古人用感情看見細緻的分別,加以命名,那就是文明。他們或許不了解海鮮,因為距離海洋太遙遠。而廣東人何曾了解蒙古的文明呢?更不用說,沙漠與海洋文明的差距了。

大陸內部的差距都如此巨大,更不用說兩岸的不同了。如果說大陸最了解台灣的,或許是閩南人、客家人,但也只是一部分;就更不必說,兩岸廣大土地上,那麼多文化差距,有什麼好互相取笑的。

難道我們不是因為彼此的不同,所以才有學習欣賞、看見異文化的喜悅?

更何況,我們還走過那麼長的成長歲月。台灣的現代化歷程,從農業文明的鄉村生活,到世界加工廠的工業建設,再到資本主義的消費時代;走過的,不僅是貧窮歲月到豐裕物質的生活年代,更有不同世代所經歷的不同體驗。即使是台灣本身的世代之間,感受也不一樣。我們怎麼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符合你所經驗的、期待的呢?

藝人的一句簡單的海鮮經驗談,在網路上卻被放大解讀,變成政治酸言,這實在使人感到悲哀。因為它所反映的,已不是語言的誤解,而是兩岸網上的粉紅與粉綠之間,太容易朝著誇大、惡意、怒懟去解讀。請想想惡言相向的人,會有和好的結局嗎?同樣的,惡言相向的兩岸,會有友好的結局嗎?

海鮮的差距只是小事,關鍵是它所反映的海峽兩岸的心態,當心胸愈來愈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更遠;這才是最讓人憂心的。無論如何,切盼兩岸人民間更應以同理心,互相了解,互相體諒,這才是和平永續的正法。

圖/Unsplash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