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傳播 讓關心無遠弗屆

李祖翔 |2014.09.28
1420觀看次
字級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金馬獎導演楊力州(上圖) 今年再度推出電視紀錄片,將焦點擺在離台北市最近卻被遺忘了五十年的社子島,對楊力州而言,紀錄片是「關心弱勢」和「傳達改變力量」的媒介,是他現在最想做的工作,不過拍紀錄片並不是他兒時的夢想,甚至從前他還討厭紀錄片。

觸碰被遺忘的話題

楊力州說,紀錄片最大的特色就是漏掉很多內容後,還是看得懂,在他兒時的印象中,紀錄片是很無聊的、像蔣公說話那樣的黑白片,有的會紀錄動物生態……總之,他認為看紀錄片,可以好好睡上一覺。

國中時楊力州成績不好,卻因為代表學校參加繪畫比賽獲獎,得到令人欽羨的殊榮,才意識到「把書讀好不是人生唯一價值。」於是期待自己成為一名畫家。

復興美工畢業,他補習考上了大學,期間參加一場與社會人士競爭的美術比賽,獲得八萬元首獎,卻從那時起,不想畫畫了,開始玩攝影,他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轉變。

退伍後,靠著「口是心非」的嘴上功夫,賺到教書的機會,卻治不了學生,時常被學生氣到流鼻血,坦承教書教得人格扭曲,還覺得自己跟學生簡直是人鬼殊途、無法溝通。陰錯陽差下,又莫名考取了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從此踏上不歸路。

專拍紀錄片難以維生,楊力州一面以商業廣告謀生,一面為紀錄片找出路。二○○六年世足賽開打,NIKE找到他的團隊拍廣告,他以花蓮美崙國中足球隊拿下冠軍為題材,拍出足球少年的故事,但認為故事不該只在廣告露出,便逼老闆同意他拍成紀錄片,找到贊助、播映後,出乎意料的大受好評。

第二年,知名雜誌找他拍紀錄片,十九家電視台聯播。他想起自己的出生地:彰化,憶起過去農村長輩怕拖累子女,生病了就喝農藥自殺的悲劇,他的外婆就是一例,因此想將自殺作為題材,一探老人與遺眷的禁忌,新竹尖石鄉水蜜桃阿嬤的紀錄片就在這個前提下誕生,許多人的惻隱之心都被紀錄片觸發。

命懸一線掙脫束縛

然而,紀錄片後來攤上主辦單位的募款爭議,讓他登上社會新聞版面,澆熄了拍片的熱忱。在看似永無止盡的洗髮精廣告拍攝中,超馬選手林義傑的來電救了他,「義傑希望我能幫他記錄人生最後一戰。」楊力州以為這是脫離商業廣告的好機會,一股腦兒的答允,但在弄清林義傑要去的地方是北極而不是有烤鴨的北京後,已沒有後悔餘地。

極地攝影中,楊力州命懸一線,差點回不來。他和林義傑、陳彥博等人在酣睡中遇到北極熊,幾個男人被迫抱成一團、聲嘶力竭的吼叫,以嚇阻北極熊,熊去去又回,好在只是把鍋中食物叼走,他心有餘悸的說:「我面前真的浮出人生跑馬燈了。」本想放棄卻還是決定走下去的一行人,忍受刺骨北風,用謙卑的方式彎腰向前,走了整整二十一天。楊力州將過程形容得悲壯,但說,世界盡頭居然沒有標示,「連要跟誰拍照都不知道。」

終點不盡人意,對他卻意義非凡,因為當下他領會到,踏出一步即是新世界的起點,退後一步就回到舊世界,前進後退沒有多大分別,剎那間心裡萌生一句話:「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原來這麼多年困住他、讓他放棄拍紀錄片的正是他自己。

回到台灣後,第一個打電話祝賀他歸來的人,是一間養護中心的主任,想請他拍攝阿茲海默症紀錄片。放下紀錄片多年卻在北極掙脫束縛的楊力州,毫不考慮的說:「OK!」

到了養護中心,有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扶著八十歲爸爸要入住,儘管爸爸失智,還是意識到自己要被安置了,頻頻回顧、扭來扭去,甚至大吼大叫,用凶狠的眼神瞪兒子,問他:「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兒子一邊流淚一邊把護理員和替代役男的手撥開,扶著爸爸往回走。楊力州內心被觸動,吶喊:「這就是我想拍的東西!」於是,歷經兩年的奮戰,與「弄懂失智症」搏鬥,完成了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

拍片猶如參加社運

雖然在做一個沉重的議題,楊力州說,卻是生命如何被安頓的紀錄。片中幽默的部分會讓觀眾哈哈大笑,但其實早把苦澀的東西用膠囊裝好,丟在觀眾嘴裡,觀眾笑完、影片進入尾聲,或者離開戲院,才會思考這個議題的苦澀,而有思考,一切才會被改變。

票房再次出乎意料的好,是那年華語票房第六名,輸給第五名的神(關雲長)、贏了第七名的鬼(倩女幽魂),票房收入均用做失智養護中心的服務,讓他有信心在隔年繼續與聯合勸募合作,拍攝健康老人的紀錄片《青春啦啦隊》,電影回響很大,連馬總統都哭到沒有形象;高雄首映會,更有一萬兩千人購票,為了播映自己的紀錄片,竟租下高雄巨蛋,讓他興奮、得意好幾年。

「當晚阿公阿嬤要大謝鄉親,穿上桃紅色的制服,重現片中舞蹈,全場尖叫,阿嬤十分享受掌聲,動作變很慢,阿公則低著頭,想趕快把動作做完,那是我見過表演最爛的一次,亂七八糟,根本沒有節奏感。」楊力州笑說,可是觀眾好開心,六分鐘的表演、沒有停過掌聲,會後一位阿嬤握住楊力州的手說,一直以為自己一輩子都是平凡的,現在才知道不平凡。對紀錄片的影響,楊力州重新有了認識。

近年楊力州接了統一超商的微電影,要拍門市店員在各地做的善行,正值莫拉克風災肆虐南台灣,他選了甲仙拍攝,在了解居民對重建的無奈後,再次神來一筆的聳恿老闆和業主商量,不要拍店員故事,改拍甲仙國小拔河隊的紀錄片,業主同意了。楊力州說,拍攝的原因,是他想找出一場風災能毀掉一個城市,而「榮耀甲仙」這麼高的榮譽竟由小孩子去爭取的原因,他必須透過紀錄片為甲仙做改變。

拍完第六部紀錄片《拔一條河》,楊力州覺得還不夠,又找了天下文化出版同名書籍,並發起甲仙觀光潮,讓居民改變謀生方式,使在地農特產與文創商品結合,更說動黑貓宅急便協助行銷,所有收入除幫助甲仙社區重建,還蓋了一棟圖書館,讓新住民有學習的場所,他說:「這時我才發現,我不是在拍紀錄片,而是進行一場社會運動。」未來他計畫挑戰微電影,持續發揮影像的力量。


用微電影 觸動心底共鳴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日前發表贊助製作的微電影《老爸的味道》,描述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對長輩及家人的重要性,活動承辦單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指出,關懷據點發展至今十年,全台設置率僅止百分之二十三,若能像《不老騎士》這般,發展七年沒有效果,卻因為紀錄片在國際上發光發熱,讓更多人重視長輩圓夢的議題,即能翻轉對老年的負面印象,因此這次也採用影像力量,期待它比《不老騎士》紅!

「《不老騎士》紀錄片的產生並不是早就計畫好的。」林依瑩說,一開始只是想紀錄長輩圓夢的時刻,影像只有十幾分鐘,沒想到播出去後回響大,才延長到五十分鐘、甚至九十分鐘,變成院線片,還紅到國外去。《老爸的味道》雖然不是紀錄片,但依然是改編自真實故事,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情節,「我們希望影像能反映真實。」

為了讓年輕人關注議題,除了六分鐘的微電影,還有一分鐘的濃縮版本,另找來selina任家萱的爸爸「任爸」和網路名人「蔡阿嘎」擔任公益大使,二人看完電影都想起了長輩。

蔡阿嘎特別想念阿嬤,幽默的說:「父母在很小的時候就不在了,我跟阿公阿嬤感情很好,尤其阿嬤看到社會上那麼多可怕的新聞,都會打電話給我,問我交女朋友了嗎?不可以把人家怎麼樣喔!」他也關心地問七十三歲的阿嬤有沒有到外面走走?阿嬤說:「有啊,有在客廳走。」聽得他憂心:「這不夠喔!」而位於嘉義市東區蘭潭里的家,附近沒有關懷據點,讓他直搖頭,感慨推廣設置據點真的很重要。


看紀錄片

思考時代議題

台灣有不少民間團體,運用紀錄片傳遞關懷之情!將於十月九日舉行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即有中映電影、富邦文教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新北市府文化局等單位出力協辦。

台灣影展今年祭出的「敬!CHINA獨立紀錄片焦點」單元,源自近年「中國獨立紀錄片」屢受官方嚴厲打壓,創作愈趨艱難,因此與被遏令停辦的四大地下獨立影展合作,將包含政治在內的禁片都拿出來播映,如流亡海外的社運、學運領袖,其對回家想望的《星國戀》。

還有紀錄家鄉一群被現代文明遺忘、要自生自滅的伐木人《木幫》;中國將消逝的礦工時代《三里洞》;弱勢孩子將面臨升學、成年和對未來宿命迷茫的《危巢》……在在反映人們需要思考的時代議題。


深入鄉間

擴大在地感動

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點‧台灣】網站,倡導用影片紀錄在地故事,今年九月起還舉辦了以「幸福‧共享」為概念的【點‧台灣】公益講座,邀請名人分享他們如何用追夢的方式,對土地、社會盡一分力,包括拍攝紀錄片的導演和公益旅行家。

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說,「甲仙紀錄片教會觀眾要懂得行銷自己、也教在地弱勢運用網路作正向的事。」而他過去在科技業服務,很難看到台灣美的事物,在中華電信成立影像平台後,許多專業導演如《不老騎士》導演華天灝、豆導鈕承澤、金馬導演楊力州都願意協助拍攝短片,但感慨這麼好的平台仍需要觀眾支持,用人氣讓感動擴大。

每次看到學生拍的片子,林三元的心還都會悸動,他說,能深入台灣鄉間、各個地方拍攝、紀錄人文風情,是難得的;平台的用意,則在鼓勵台灣多培養一些講故事的人,而且要會抓住重點,讓人願意關注,同時協助有在地特色或文化傳承意涵的社區產業永續發展。公益講座網址:www.clicktaiwan.com.tw/taiwan/2014workshop。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