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森30年萱草路有機才能樂活

芝琳 |2013.05.11
2736觀看次
字級
黃德森生產有機健康金針菜。 圖/曾石南
以手指摸觸來判斷金針菜乾燥程度。 圖/曾石南
黃德森的金針園如今已通過有機認證。 圖/曾石南

滿山遍野金黃豔麗的金針花,盛開時景色絕美,一大片金黃色花海,花姿絕不輸給西洋康乃馨。《詩經》記載,相傳古代時,為開創事業或出征打戰,凡是必須遠離家鄉的遊子,總會在家中母親居室的「北堂」外,種上幾叢萱草,讓母親藉由照顧、欣賞萱草,減輕對遊子的思念。

正如唐朝孟郊的〈遊子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後來人們就稱母親為萱堂,萱草自然成為中國傳統的母親花。

事實上,萱草就是俗稱的「金針花」,葉細長,自根際叢生,莖頂分枝開花,呈橙紅或黃紅色,花形美麗似古時金針,花尚未全開時,可採做菜食,富含蛋白質、醣類、維生素A、B1、B2、菸鹼酸、鈣、磷及鐵等成分,營養價值豐富,自古以來,即為家庭常用蔬菜。

無毒農業反救自己

住在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上的農民黃德森,曾因長期施用農藥,導致皮膚過敏,無法根治,後來配合花蓮縣政府推動「無毒農業」政策,生產安全健康的金針菜,不僅創造優質觀光條件,還先治好了自己的長年老毛病。

六十石山的金針花田,占地達三百多公頃,每年到了金針花開時節,滿山遍野的金針花,黃橙橙一片,景色絕美壯觀,便成為遊客結伴賞花的好去處,經常讓狹窄的山路上,塞滿趕著上山賞花的車潮。山上種植金針花的大小農家,約有八十多戶。早年農戶擔心金針受到病蟲害,會影響金針菜的產量與賣相,普遍都會使用農藥,且在金針加工過程,大量使用二氧化硫,以確保產品金黃色澤。

從一九八三年開始,便在六十石山上栽種金針,到現在已三十年黃德森與山上其他農戶不同的是,他是六十石山上唯一獲頒無毒有機認證的農戶。

回憶起種植金針的因緣,黃德森說,「在年輕二十七歲時,原本是在鄉下做修理農機的工作,但在人情味淳樸的農鄉,卻經常被欠帳,收不到修理工錢,生活日子愈來愈難過。有一次機會,上六十石山幫金針工廠修理發電機時,偶然在與山上的農民交談間,了解到在山上種金針的收入還不錯,由於當時種植的金針,在政府積極輔導下,算是一種高經濟作物,於是,便向別人購買兩甲多的土地,開始在六十石山上栽種金針。」

早年的金針菜加工,都會做熏二氧化硫處理,加工後成品較耐儲放,賣相與售價也較好,市場上金針乾貨價格,一台斤可以賣到三、四百元,收入比栽種水稻好許多。

但就在金針產業經營得如火如荼,價格也看俏時,一九九八年間,消基會抽檢市售國產金針,查出並公布金針加工時的二氧化硫含量過高,霎時,消費者恐慌,金針市場價錢跌落谷底,甚至乏人問津,當時台灣即將加入WTO,無論從國人健康著想,或是從國際貿易角度來看,都必須想出因應措施,促使農業轉型。

他人笑我是「憨仔」

然而,轉型談何容易,很多農民包括黃德森在內,都欠缺實際經驗,在金針市場重挫、心情盪到谷底之際,黃德森自己冷靜下來思考,那時他的身體健康狀況並不理想,他懷疑跟自己長期經營金針產業、受到農藥、煙熏二氧化硫有關,左思右想後,毅然決定改走有機栽培路線。

「剛接觸有機耕作方式,轉型的前兩年時間內,整個金針園完全沒有經濟收入,且改為有機栽種後,成本又大幅提升,以除草工作來說,耕作兩公頃面積,雇請工人除草的費用,一次就要六萬元左右,且每年至少得除草四到六次。」黃德森坦承,單只靠販賣乾燥金針菜的收入,根本不敷雇工除草的工資,幸好他兼著經營民宿,才有收入養護有機金針田。

那時「有機栽培」概念普遍缺乏,黃德森率先帶頭,當眾人見他捨棄簡單容易的噴灑除草劑,大費周章雇工除草,捨棄煙熏二氧化硫的處理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模樣既不鮮豔好看,也不容易長期儲放,私底下都笑他是「憨仔」。

為有機付出高成本

事實上,黃德森選擇在金針產業景氣最差時期轉型,確實付出很高成本代價,加工做出來的金針菜,外觀色澤黯淡,賣相黑褐褐的,許多消費者都看不上眼,整批貨堆放在倉庫裡,一點都賣不出去,眼見一整年的辛苦成果,都快成為泡影,黃德森拿出金針菜產品,自己先品嘗看看,想找出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為了加快消化掉這批貨存,他嘗試把乾金針菜丟進沸騰的水中,煮成茶水飲用,經泡軟的金針菜,則撈出來當作菜餚,口感竟然不錯,自己吃了半年後,意外卻發現自己長期皮膚過敏的毛病,竟然不藥而癒,身體也逐漸恢復健康,黃德森說,這個親身體驗,讓他更加堅定有機栽種之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