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常搶救老樹 營造幸福

芝琳 |2012.12.01
2002觀看次
字級
社區道路旁的文化走廊。圖/芝琳

曾在民國九十三年榮獲傑出漁民獎,現在擔任台南市七股區溪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吳仲常,在當地相當有名氣。個性豪爽的他,當年在台南市經營房地產事業有成時回到故鄉,看到養殖漁業逐年蕭條沒落,年輕人口不斷外流,心中對家鄉那分難以割捨的情感,讓他想替充滿漁村風情的故鄉,為樸實、認真的居民,盡一分自己的心力。

偏僻漁村 發展觀光

台南市是全台最大農業縣市,擁有全台最多、最大面積的水庫與平原農耕地,農產品產量居全台之冠;而七股地區擁有全台南市最大農耕地與養殖用地,漁貨產品居全市之冠。

儘管七股擁有「優越生態環境,豐富天然資源」,卻沒有豐饒富庶的生活品質。根據調查顯示,七股地區居民的年收入與生活水平,低於全台平均值之下,讓七股地區淪為沒有都市計畫的濱海偏遠窮困地區,年收入還無法支付行政人員的年支出,凸顯出農漁村落的經濟困境,也透露七股地區淒涼、沒落、悲哀的未來。因此,如何尋求生機突破窘境,有效利用農漁村既有的資源,激發創新的、優質的新資源,再創農漁村經濟的「第二春」,便成了居民思考、探討、關切的話題。

吳仲常的故鄉位於七股地區中南部的溪南里,早期居民有一百多戶,人口五百多人,由於居民謀職求生困難,大量往都會區外移,目前只剩下約四十多戶,不到一百五十人,也因位處偏遠濱海地區,現有房舍大多仍保存早期三合院的格局,且保留許多傳統農漁用器具,與當地特殊的產業文化、傳統技藝。

吳仲常經過幾夜輾轉難眠,他想出「三生有幸」的目標——「生產、生活、生態」,回到故鄉,在溪南漁村投資度假村,重現早期漁村魚塭養殖的風貌。

他找年紀七十多歲的老師傅在度假漁村的魚塭上搭蓋「探更寮」,所謂「探更寮」是台灣民間早期漁村用來看護或防盜。希望能以「觀光」為地方帶來新的繁榮契機,讓居民了解,原來傳統的農漁產業,不僅是「量」的生產事業,也是生態、休閒、景觀、度假、體驗的綜合產業,且可以經營得很有特色、很吸引人。

但當時許多人都覺得在這偏僻的台南縣七股鄉如何發展觀光?沒想到,吳仲常幾年經營下來,遊客人數每年穩定地成長,也讓七股這個早期只有養殖漁業、曬鹽業的偏僻漁鄉熱鬧起來。連前副總統呂秀蓮、前外交部長陳唐山和現任總統府資政黃正雄都曾是「溪南春度假漁村」的常客。而原先認為七股位處偏僻,絕對不可能將漁業轉型為觀光業的居民,也紛紛加入休閒產業的行列。

舊物再世 老樹重生

朋友都說吳仲常是個性情中人,帶有文人特質,在四十多年前他跟隨舅舅、名雕刻家黃秋鐘南北蒐集骨董,幾十年下來,整個度假漁村擺滿明清到民國初年古文物。

這些古文物裡有「紅眠床」,這是早期農業社會中財力較豐裕的人家逢娶媳或為掌上明珠閨房訂做刷有朱漆的眠床,俗稱「紅眠床」;還有阿祖年代手搖裁縫機、用電土的手電筒;日據時代手動警報器,以及清朝年代貝勒爺穿過的官服和古早眠床等,包羅萬象,數量達上千件。

近幾年來,「生物島嶼」的觀念逐漸成形,一株獨立的大樹,就是一座小型的生物島,是都市化與工業化後,被迫遷走的野生動植物,僅存的棲息之地;而土地肆意開發利用,所造成的棲地碎裂效應,更有賴老樹串連破碎的自然棲地,提供作為野生動植物移動的廊道。

吳仲常非常贊成這個觀念,他說,在我們生活周遭,有許多珍貴老樹,這些老樹是人們共同的重要綠色資產,兼具景觀、固碳和綠美化等多重功用,亦有歷史、文化、鄉土、風情等價值。因此,除了古文物外,他要搶救的是這些老樹。

參與社區營造 漁村文化轉型

有感於現代年輕人,對於早年農漁村生活型態逐漸淡忘,吳仲常為保存早年農漁村生活方式,歷經數十年奔走,四處蒐集古早農漁村文物,並整理成為農漁村文物館,對外開放供民眾參觀。館內文物有各式舊時農漁作業工具,還有以前農漁村的生活用品等,讓參觀過的人,都覺得很新奇。

濱臨台灣海峽的台南市七股區,位處貧瘠鹽分地帶,多為傳統農漁村聚落,由於夏冬季節的颱風與季風,強勁又帶有鹽分,嚴重影響樹木的生存與成長,致使環境綠美化成果不彰,亟須加強生活環境的改善。但在吳仲常所經營的度假村,卻有一大片高聳與翠綠的樹,恍若荒漠中的綠洲,格外引人注意與稱羨。

走進溪南社區,觸目所及是乾淨的環境與綠意盎然的林蔭步道,讓人不知不覺放慢腳步,沿路矮牆上有居民合力創作的陶板畫,當地產業、風俗、景觀一覽無遺。

就靠一顆愛故鄉的心

近幾年,吳仲常更積極投入溪南社區營造工程,跟著居民在各個角落栽種花草樹木,將閒置空地改造為「口袋公園」,該社區還成立社區環保義工隊,在居民共同維護下,社區井然有序,經常有其他縣市的社區團體來此觀摩。

這樣成果得之不易。十三年前吳仲常力排眾議,成立「休閒度假漁村」,在這段從無到有的漫長歲月中,歷經日曬雨淋,風吹露濕與徬徨無助,到今天仍能屹立不搖營運,就靠一顆「熱誠愛鄉、愛土心」,他說。

一開始,要喚起保守漁村社區居民的自我覺醒,讓居民了解社區營造,不只是政府的事,也是居民責無旁貸的責任,就是一件非常「困難而麻煩」的事。多年來,他不厭其煩,與居民溝通,建立互動、互信關係,從理念宣達到建立居民自信,肯定在地資源,循序漸進地將社區營造目的及作法傳達給居民,從而成為社區居民關注的焦點。

最近幾年,七股地區的遊客數量,呈倍數增長,慕名到七股的遊人,除吃美食、觀美景、賞生態外,吳仲常還希望能帶進七股地方的人文特色,他認為,一個地方若沒有文化,就宛如草木沒有根,希望能盡自己棉薄之力,將溪南漁村營造成為「藝術民俗文化村」,讓七股能夠因文化特色而繁榮,所以,不只是自己的度假漁村,整個溪南漁村都應規畫成為具有文化特色的村落,他還自己先行示範展現,希望進而延伸擴及到整個地區。

擁有慈悲心的人,懂得「愛物惜物」,因為「不管任何物品,不管它會不會說話,皆是有靈性」,「愛物惜物」實為生命關懷的重要課題。但當物質生活愈來愈豐裕,要真切認識「愛物惜物,知福惜福」卻愈來愈困難。若每個人從自己的家裡做起,即使是用過的寶特瓶、廢紙盒等,也都可以順手集中,做出兼具環保與創意的藝術作品,在家庭中這樣隨手可為的小動作,不但可激發孩子的創造思考力,也能建立起「珍愛資源、物盡其用」的觀念。

吳仲常的「植樹計畫」就是基於這樣簡單的「愛物惜物,知福惜福」的觀念。從事營造業的他,經常在台南市各地區走動,當知悉公路工程單位有某些道路計畫拓寬,必須進行老樹砍除、移植,或是傳統三合院紅瓦厝準備拆除建蓋大樓時,都會與相關單位或屋主聯繫,及時搶救老樹與老舊家具文物,然後,雇工雇車搬遷運回,再適得其所栽種於庭園內或安置在文物館裡。

從環保觀點來看,老樹具有「製造氧氣、淨化空氣、遮蔽陽光、調節氣溫、創造綠意、美化景觀」等多種功能。

再者,老樹是台灣族群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本土文化的最佳表徵。從一粒種子,落地在土壤上萌芽成長,其間歷經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物換星移,見證天地間的無常與永恆,陪伴著許多人的成長點滴,就像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見證環境的變遷,與社會文化、環境、經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吳仲常說,老樹與農漁村同成長,也與居民生活結合在一起,老樹的傳說與故事,更常伴留當年赤子心,所以只要能夠保護老樹,他隨時願意協助移植照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