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巡偉 23歲罹癌 人生照樣樂活

杜晴惠 |2013.05.18
2855觀看次
字級
暑假時阿偉擔任義工,帶動參加文化點燈創藝營隊的老師一起作經脈導引。圖/黃巡偉、漢光教育基金會提供
透過介紹,阿偉才得以和黃聰明(左前)老師學習經脈導引。圖/黃巡偉、漢光教育基金會提供

第一次見到黃巡偉,是在他和太太、大哥、朋友「巧克力」一起練習「經脈導引」的教室裡。咖啡色木頭地板上,大夥和他一樣閉目專注簡單甩手動作,三十分鐘後,沒有整齊畫一的招式,各自順著自己的感覺延展身軀。

實際年齡已超過五十歲的黃巡偉,朋友都叫他「阿偉」,外表看起來相當年輕,在團體裡是個熱心的人,總是親切地為大家服務,分享自己的練功心得,淡淡微笑間帶著幾分赤子之心,四十歲才結婚的他,目前和太太過著自在生活,若不刻意追問,實難想像他曾在當兵退伍、進入職場的第一年,便被醫師宣布罹患「淋巴癌」。

血氣方剛 強欺弱的世界

之所以年紀輕輕罹癌,除了天生體質,他說,不正常的生活作息、軍中累積的壓力可能都是健康的殺手。當年,他考上預官,進入軍中當上步兵排長,卻接連不斷碰上同連的排長出狀況,「常常值星帶一揹就是一個月,」他說,學生時代受到家人、師長的保護,進入軍中才發覺人世間殘酷的黑暗面,內心其實一直處於逃避狀態,身體隱隱拉警報卻不自覺。

那時的軍中環境不似如今講究人性化,「實際上是個強欺弱的世界,退伍後我一邊上班,一邊練跆拳道,就是在軍中受到的刺激。」阿偉退伍時,身體外表看起來還很強壯,一退伍便進入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常常練完跆拳道又回公司。

積極治療 要找生命意義

許多人誤解罹癌者多數具有「要求完美」的性格,阿偉說,自己在意的事固然會期許達到某個程度,但有些事只求能過關就好,讀書時,同學都稱呼他「S(散)老大」,當兵還被同袍稱為「混世魔王」,絕非旁人眼中的完美主義。國中階段讀的是好班,班上同學都鎖定高中第一志願,為了不增加父親經濟負擔,阿偉卻拒絕聯考,選擇高工,最後在父親堅持之下讀五專,「父親知道,我就是那種一畢業就不會再讀書的孩子。」

工作半年後,阿偉開始感覺自己身體愈來愈沉重、精神不濟,脖子上還腫了一大塊,體力透支到連吃飯都能睡著,體重掉了七、八公斤,自己不以為意,擔任護理工作的阿姨見狀,直接安排他到台大醫院檢查,沒想到真的罹癌。

當醫師觸診時,用針抽取淋巴液,霎時,阿偉感覺自己生命在抽離中,當下他沒有半秒猶豫,第一件事就決定戒菸,十天後診斷報告出爐,醫師告訴阿偉,不治療只有兩年壽命,診間外的母親其實早已得知消息,禁不住哭了,但阿偉決定要積極面對、努力治療。

努力治療並非只是害怕死亡,「我從小就不希望自己活很久,只打算活到四十歲。」看到中風、又有糖尿病的奶奶,被病痛折磨十多年,深深覺得人不要活太久,「我之所以認真治療的原因,是因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生命的意義。了解自己為什麼來到這個世間,就像孔子弟子顏回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但那年他才二十三歲,有一些小小夢想還來不及實現。

因癌細胞 改變生活價值

為了找回健康,阿偉到書局找相關資料,「同樣罹患淋巴癌的醫師李豐寫的第一本書,我印象最深刻。」他學習改變生活習慣,在醫院治療期間,每天十點睡覺、早上六點起床;看金庸小說,放鬆自己。出院後,中醫、另類療法、氣功「三」管齊下,還曾經旅行到印度,回溯內心寧靜所在,「總之就是徹頭徹尾讓自己變成一個戰士,和癌症搏鬥。」他笑著說。

「或許是因為年輕,當下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很容易,但一碰上化療,意志力就開始動搖了。」而且所有化療的副作用他都經歷過,有時體內白血球指數甚至低到一千以下,連化療都無法進行,更慘的是,早上化療完,下午他還要繼續上班,「沒辦法,工作一停就沒有收入,醫療費用怎麼辦?」公司裡的主管和同仁也不見得願意全然體諒,「老闆考慮的是我對公司業績有無影響。」

年輕時生病,影響最大的常常是個人的婚姻大事,阿偉遲至四十歲才與相戀多年的女友結婚,人生轉捩點常在一瞬之間,生性樂觀的阿偉,如今回憶起這段難忘的抗癌歷程,他下了註解,罹癌或許不全然是壞事,「因為它徹底改變了我,包括我的處事態度、價值觀,讓我重新面對生活。」



順著身體感覺走

所謂「久病成良醫」,四年多前,父親和大哥接連發現罹患直腸癌第四期和肺癌第一期,阿偉以自己過來人的經驗,為家人尋找簡單又能活絡經絡的運動。一天,他在公園裡看到外號「巧克力」的黃聰明做甩手功,詢問之下,個性同樣樂觀、熱情的「巧克力」為他介紹自己正在學習的「導引」——這個相傳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在湯藥、針灸尚未流傳之前,古人若身體出現狀況,便以自然動作伸展身軀的養生法。

如今像是中醫發達的中國大陸,已發展成順著人體經脈而動的功法,使經脈發揮運行氣血功能,達到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恢復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和修復能力,像是必須於無重力環境下生活的太空人,也藉由練習「導引」來活動肢體。

「導引」一詞源自現存最早中醫理論著作《黃帝內經》,阿偉經由巧克力的推薦,得以和他的老師學習「經脈導引」課程,家人也一起加入,情感更加緊密。

而誠如《黃帝內經》首篇〈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意思是,上古時代的人,懂得養生之道,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辦法,使之達到正確標準。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所以能夠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相反的,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專求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和起居作息,半百之年就已衰老了。阿偉說,古老的養生法早有記載,但如果沒有癌症,他恐怕還是學不會樂活之道。



發現內在的和平

罹癌後的阿偉積極面對生命課題,除了生理上的照顧,也開始往內在探詢生命的意義。民國七十八年,生病後第六年,他和朋友一起聆聽來自印度的普仁羅華先生(Prem Rawat)演講,當下「真的什麼都聽不懂。」阿偉說,之後他定期到固定場所繼續觀賞普仁羅華的演講錄影帶,但看了一年,每看必睡。

一次和朋友聊到身體的病痛,朋友心有所感地說自己,「人不能太驕傲,因為驕傲才會生病。」回家後朋友的話在他耳邊縈繞,他不由自主地繞著公園走,反覆思索「驕傲」二字,「我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能看一年的錄影帶,也睡了一年,為什麼無法進入?就是因為驕傲。」想通時,阿偉忍不住就站在公園裡仰天大笑。三十二歲那年,他和友人一起飛至印度,花了兩個星期聆聽普仁羅華的話語,感覺與自己的內心連繫上了。

曾有媒體專訪普仁羅華,問他究竟為大眾傳達的訊息重點為何,普仁羅華回答,「重點是:你所尋找的就在你內在……我們對成功有各種定義,不管我們是追求真理,追求這、追求那,其實都是同樣的東西,只是稱呼不同罷了!然而我們真正在追尋的是內心的滿足,而這份內心的滿足一直都在內在,過去如此,未來也會是如此。」

問阿偉是否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阿偉說,他的知心好友曾寫過這樣一段文字,「二十多年過去,我找到我人生的目的嗎?也有,也沒有。有,是因為我知道這輩子的目的,就是要每天盡可能過得滿足感激;沒有,是因為我還需要努力每天保持清醒,我知道我還是需要別人提醒我生命當中的輕重緩急。」

這位朋友當年拿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回台灣服務,卻發現罹癌,與阿偉同年生病(朋友罹患鼻咽癌),甚至是同一位電療師,二十多年來和阿偉一路並肩作戰,五年前的母親節,好友過世了,這讓阿偉著實傷心,如今重看這段文字,阿偉說,認識自己,每天好好跟自己相處,是最重要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