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公輸堂 探訪古建微縮藝術瑰寶

文/記者孫正好、楊一苗  |2024.03.02
497觀看次
字級
公輸堂內彩畫。圖/新華社
公輸堂內雕花隔扇門。圖/新華社
公輸堂內雕花。圖/新華社
公輸堂內天宮樓閣。圖/新華社
文保人員為公輸堂搭建的外部保護措施。圖/新華社
公輸堂外觀。圖/新華社

文/記者孫正好、楊一苗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的公輸堂,與同在西安、聲名遠播的兵馬俑、大雁塔等相比,這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如武俠小說中的隱形高手,深藏不露——悄然坐落在秦嶺腳下的鄠邑區祁村,開車踩一腳油門就會擦肩而過;卻又暗藏功名——它是中國古建微縮藝術的絕唱、小木作雕刻藝術的巔峰,一些古建專家甚至將其視作體現一千多年前宋代《營造法式》中天宮樓閣的孤品實物。

雕刻若得公輸巧

遠望公輸堂,一個成語形容其外觀頗為恰當:其貌不揚——它衣著樸素,甚至稍顯寒酸,周身是最常見的青磚,頂上是最普通的灰瓦,建築風格是明清時期隨處可見的硬山式;它也不偉岸,因為地勢低,看著還有點矮,整座建築淨高約六公尺;它形單影隻,更不恢弘,精確來講,公輸堂室內面積僅九十六平方公尺。

看似是青銅,實際是王者——古代工匠用至少十萬個零部件,在公輸堂內未用一磚一瓦,全靠榫卯連接,手工搭建起了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的小木作宮殿群——天宮樓閣。

步入公輸堂,滿目精雕細刻,處處雕花為蔭,宛如來到木雕花卉的世界。堂內八塊鏤空板門上,形態各異的雕花猶如滿天星朵,一個小小的套鎖梅花,花瓣多達二十四件;堂內眾多的梁、柱、斗拱、飛檐、欄杆之上皆有「雕花」綻放,菱花、毬紋、石榴、卷草……各類雕花刀筆洗練,玲瓏剔透。

蛇穿蓮花、寶瓶插蓮、瑞蓮繞門、纏枝蓮花……公輸堂的各色花雕中,蓮花造型最為豐富,裝飾面積也最大,古代匠師將立體透雕、高浮雕與淺浮雕相結合,「刀味」中散發出濃濃「木趣」,很多蓮花經六百餘年後依然形態豐潤,群芳爭豔,可謂「天地合而良木生,金木行而意韻現」。

「公輸堂木雕之『精』在於採用圓雕、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種木雕手法,將小木作裝飾雕刻得美輪美奐。」公輸堂小木作藝術博物館副館長王潔說,「堂內木雕圖案達四十多種,講究依物象形,不留鑿痕,輪廓清晰,層次豐富,無論哪一個角度觀賞都能呈現出一幅瑰麗動人的景象。」

「雕龍描鳳巧安排,人間巧藝奪天工」,公輸堂中登峰造極的,是古代工匠精雕高懸堂內的天宮樓閣。於地面仰望環視,記者恍惚間若處雲間仙境——方寸大小的逼仄空間內台殿羅列、狀若群山,層巒疊嶂、氣象萬千,正如杜牧〈阿房宮賦〉所言「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這些天宮樓閣重重疊疊,層層相接,柱高最大為五十公分,最小為十一公分,按照實際大小的三十分之一濃縮於穿堂構架之上,數萬件精巧的小木作斗拱由格板套合的箱體結構組成,既堅固又輕盈,也不易變形,使這些天上宮闕歷經六百多年仍保存完好。」王潔說,「天宮建築有各式繁複精巧的重樓、三重樓、角樓等,堂閣多達二百一十三棟,閣與閣之間以飛廊連接。」

整體設計綺麗精巧

儘管公輸堂面積有限,但建築仍面闊三間,分為東次間、明間、西次間,每間沿南北軸線又分為前廊、前廳、後室、佛道帳等空間,整體布局以小見大,有主有次,每室藻井形態各異,最為複雜的斗拱部分式樣多達二十多種,於秩序分明中變化萬千,趣味無窮,營建也遵循「明精暗減」原則,以正中明間前室的天宮樓閣最為綺麗精緻。

公輸堂明間前室自下而上分為隔架、垂掛平台、斗拱平座、樓閣底層、樓閣二層、樓閣三層,閣頂為五重鬥四藻井;期間斗拱密集如蜂房,藻井迴旋似水渦,樓閣隔扇僅有半公分厚,輕如蟬翼;飛罩、橘扇等部位雕有梅蘭竹菊、纏枝牡丹等,刀法細膩,形態逼真,於宗教神性中露出濃濃人間溫情。

天宮樓閣乃佛教東傳後,以中國傳統建築為藍本的理想化仙境世界,成書於北宋年間的《營造法式》對此具體化,即象徵性小木作建築模型——「高七尺二寸,深一尺一寸至一尺三寸,出跳及檐並在柱外。下層為副階,中層為平坐,上層為腰檐……」公輸堂則被視作體現這一模型的孤品實物,是在《營造法式》圖樣基礎上進行的創新再現。

「正所謂郎中要老,木匠要巧」、「七十二行,巧屬木匠」。相比建造房屋木構架、形似骨骼的「大木作」,小木作猶如給建築填充血肉,亦被稱為裝修作,通常構件尺度小,如門窗、欄杆、地板、吊頂等,做工精細,技術含量高,人文內涵豐富,因此更能反映古人在建築空間中的所思所想,更能彰顯「匠心」。

據統計,公輸堂內「滿腹錦繡」的小木作天宮樓閣高一點五公尺,距地面二點七公尺,構件總數至少有十萬個,以箱體結構為搭接方式,全以榫卯結構拼插而成,件件相套、層層組合,整體設計綺麗精巧,生趣盎然,層層出挑,一氣呵成,其雕刻之「精」、結構之「巧」令人歎為觀止,堪稱中國現存小木作雕刻藝術之瑰寶。

中法合作修復 隱匿鄉間的國寶殿堂

經歷六百多年風雨洗禮後,公輸堂小木作建築群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腐朽、變色、蟲蛀、顏料層脫落等多種威脅。「小木作建築保護起來難度很大,保護之前必須研究透徹,否則拆卸後就可能無法復原。」公輸堂小木作藝術博物館副館長王潔說,「公輸堂的整體保護就像給一個垂暮之年的老人看病,要綜合骨科、皮膚科、精神科等各領域專家會診,尋找更精確的維修方案,每一個措施都是如履薄冰的感覺。」

搶救性保護始於二○一四年。當時,公輸堂成立了小木作藝術博物館,剛從大學畢業的王潔成為這裡為數不多的專業保護人員之一。「剛來的時候,公輸堂內設有香爐,村民常來上香,遇上廟會時,院子裡還會搭台唱戲,很不利於文物保護。」王潔回憶說,「我們花半年時間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將香爐和廟會都挪到了外面。」

將木結構底部防潮性差的紅磚換為青石板,有效阻隔地面溼氣的反吸;建立保護大廳,防治雨水侵襲;架設多處溫溼度檢測儀,進行研究數據的蒐集……「剛開始,這裡很偏遠,沒有地方辦公,我們只能租住附近的民房裡。」王潔說,「我是學歷史的,專業不是很對口,只能拚命自學,因為公輸堂的保護刻不容緩。」

保護修復慎之又慎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派專業技術人員對公輸堂彩畫保存現狀及主要病害情況進行了實地勘察、測繪,並針對性地進行了實驗室保護修復研究。由於整體是純木質結構,稍有不當便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因此每一項修復背後都是現場取樣後反覆試驗,可謂慎之又慎。

變色、裂縫、泥漬覆蓋、泡狀起甲、顏料層脫落……公輸堂小木作彩畫面臨著一系列病害威脅,想要保護修復,首先得進行表面汙垢的清除和清洗,這是一項複雜精細的工作,如清洗溶劑須經完整的適用性試驗和測試,確認不會損害彩畫淺層或深層,確保不會殘留在彩繪及地仗層中、不會激活有害的物質後才能夠使用。

善用現代數位技術

此外,文保人員還建議對公輸堂內每幅彩畫都製作出詳細的手繪線圖,以圖標的形式詳細記錄文物的保存狀況、修復痕跡和文物病變現狀,同時盡可能利用現代數位圖像處理技術,使用數位相機全景攝影方式記錄堂內彩畫的原始狀況。

自二○一七年六月開始,更為專業的監測也在公輸堂持續進行。根據公輸堂主體建築環境和公輸堂小木作內部環境勘察結果,文保專家在室內布置了多台溫溼度、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大氣有機揮發物總量檢測儀器;室外便攜式氣象站也可監測室外溫度、溼度、紫外線、降雨量、風速、大氣壓強等參數,助力保護工作。

二○一七年十一月,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與法國遺產科學基金會簽署開展「公輸堂彩繪木作保護研究」合作項目,內容包括公輸堂古建築油飾彩畫傳統工藝研究、彩畫黏合材料研究、建築木材樹種研究等,該項目被列入「中法第四次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六年來,乘著中法合作的「翅膀」,公輸堂這座隱匿鄉間的國寶殿堂,正被愈來愈多人熟知,也得到愈來愈專業的保護。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