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融入現代的徽州古建築

文/記者楊玉華、劉美子、汪海月  |2024.02.24
473觀看次
字級
黟縣西遞村一座名為「大夫第」的建築,牆角被人為地削去,石雕門楣上刻有「作退一步想」。圖/新華社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雪景。圖/新華社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精華園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製作徽派仿古建築配件。圖/新華社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的許國石坊。圖/新華社
黃山徽匠園林古建有限公司拍攝的徽派仿古建築。圖/新華社

文/記者楊玉華、劉美子、汪海月

粉牆黛瓦馬頭牆,雕梁畫棟花格窗。

走進徽州,俯拾皆是美景,徽派建築則是秀美山水間最靈動的一筆。有著「徽州三絕」之稱的民居、祠堂和牌坊,與峰巒奇秀相映成趣,巧奪天工的木雕、石雕、磚雕則為點睛之筆,牽繫著人們對古老徽州文化的嚮往。

北枕一脈青山,南臨蜿蜒河溪。來到被稱為「中國畫裡鄉村」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山水之間,一幢幢粉牆黛瓦的徽州古建築渾樸華美,聚落交融於山水,彷彿置身水墨中國畫的意境中。

古民居是「三絕」之首

在徽州,有著「無宅不雕花」之說。徽州三雕是徽派建築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元素之一,其歷史源於宋代。從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崇儒興文的徽商紛紛回故鄉造宅院、建宗祠、立牌坊,並以三雕技藝進行裝修,形成了徽派建築的裝飾風尚。

「可以說,由於『建築三雕』裝飾藝術與主體建築的巧妙融揉,才有了別具一格、氣韻生動的徽州傳統建築。」徽州古建專家程極悅說,他曾主持德國春華園建設、徽州府衙修復等數十項傳統建築園林工程,對徽州傳統建築有著深厚的感情。

古民居被視為「三絕」之首,宏村中至今保存著明清民居一百四十餘幢,大型民居建築「承志堂」被人們稱為「民間故宮」、徽州木雕代表作的集聚地。從前堂到東西廂,從內外院到書房廳,置身其中,彷彿被雕刻藝術所包圍。

雕梁畫棟間,動物的神采、花瓣的張合、樹梗的穿插,一雕一刻都表現得自然生動,圓雕、浮雕、透雕,處處盡顯徽州工匠高超的技藝。前廳橫梁上一處「唐肅宗宴官」的木雕,將文武百官在赴宴前的各種活動盡收其中,甚至連燒水、掏耳這樣細小的動作也雕刻得惟妙惟肖。

目光轉至門罩、門樓、屋檐、柱礎等處,少許青灰色的磚雕點綴其間。在厚不過寸許的青磚上,徽州磚雕匠人施展絕技,經過層層雕鏤,使得人物活動和建築突起。無論是騎馬遊人,還是小橋流水,無一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得益於新安畫派,徽州三雕作品都具有很強的繪畫性。」在常年研究徽派建築的安徽博物院副院長徐大珍眼中,青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一件件作品在徽州工匠的指尖「活」了起來。

「老手藝」打開新路

行走徽州,回眸歷史,一座座巍峨聳立的牌坊宛若熠熠生輝的星辰,牌坊是中華特色建築文化之一,徽州三雕中的石雕技藝在牌坊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用刀與石的碰撞刻畫出徽州文化的唯美符號。

古城歙縣素有「牌坊之鄉」之稱,徽州府衙陽和門外的許國石坊,歷經五百餘年的風風雨雨依舊巋然屹立,是中國大陸現存的唯一一座「八腳牌坊」,體現著石坊建造技藝極高的水平。

「石雕主要用於建築的廊柱、門牆、牌坊等處的裝飾,但並未因雕刻材料本身限制影響雕刻作品個性化的表達。」徐大珍介紹。細細看去,石坊上每一塊匾額,每一處斗拱和雀替,都飾以精美的雕刻,十二隻獅子雄踞於石礎之上,形態各異。

千百年來,徽州三雕的工匠們用「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藝術表現手法,在中國建築藝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二○○六年,徽州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二○○八年,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何把傳統技藝留下來、讓徽派建築「活」起來,已經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學校設立的徽派古建產業學院被列入黃山市二○二三年一百項創新性工作,並引進二十餘名「國字號」大師親自傳授,培養非遺人才。「傳統技藝需要更迭創新,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徽州三雕傳承人方新中直言,愈來愈多的「老手藝」在這裡打開新路,如何創造出有時代感的作品,融入現代生活場景中,他在探索,也在實踐。



體會文化價值觀

年輕孩子玩徽派樂高

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黟縣碧陽鎮關麓村,猶如進入建築雕刻藝術長廊,鱗次櫛比的古建築群中,八幢迷宮一般的徽派古民居︱︱「關麓八大家」尤為突出。「關麓八大家」建於清朝中葉,曾是一戶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整座建築由「涵遠樓」、「吾愛吾廬」、「春滿庭」等共二十餘幢單體建築相連而成,是徽派聯體古建築的典型代表。

忍片刻風平浪靜

在被譽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的西遞鎮西遞村中心位置,一座名為「大夫第」的建築眼下成為遊客「打卡」的熱門景點。這座建築的牆角被人為地削去,並有意將側面繡樓向後縮退了一大步,石雕門楣上刻有「作退一步想」。

而與門額上的「作退一步想」相映成趣的,是堂前「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楹聯。楹聯文化是徽派建築的一大特色。徽州楹聯或言讀書,或言農耕,或言修德,或言齊家,文字簡潔、思想深邃,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

近年來,從徽州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社會治理的源頭活水和創意密碼,黃山市創新推出的基層社會治理德治品牌︱︱「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在引導群眾「退一步想」的同時,促進基層治理「進一步為」,以「謙謙之風」祛「好鬥之氣」,促進矛盾糾紛解決,激活基層治理效能。「這樣的『和氣』在我們徽州隨處可見,早已經成為我們當地人的情感認同和道德習慣。」胡傲立說。

古老產業的可能性

黃山徽文化產業園的一個廠房內,正上演著一根大型原木的「變身漂流記」。

車間裡,經過不同匠人的巧手加工、精雕細刻,這些來自非洲的原木化身為徽派古建的梁柱、斗拱、掛落、風窗等各類構件,分類標記好數字後,它們將被送至大陸各地的文化街區、公園、旅遊景點,在現場組裝為一棟完整的徽派古建。

「徽派古建建築考究,上千平方米的古建要幾萬個構件組成。由於徽派建築的榫卯結構,可以很快在異地完成搭建,這也讓徽派古建築從觀賞的文化地標到創新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產業。」安徽省徽州古典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廠長吳建軍說。

作為安徽省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之一,這家公司的徽派古建項目遍及安徽、江蘇、重慶、廣東等地,二○二三年的產值達到人民幣二千多萬元,二○二四年又有幾個新的大項目將陸續開工。

跟老房子打了幾十年交道的黃山徽匠園林古建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和平,正在琢磨如何讓老房子更適應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徽派古建的特色之一是天井,用於採光和通風,但在冬天就會很冷,我們在上面設計安裝了可以遙控開關的玻璃罩,可以根據不同季節的需求進行調控。」潘和平說。

愈來愈多年輕人的加入也讓這一看似「古老」的產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位於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鎮的西溪南生態營地,營地負責人申海文正在指導一批來自江蘇的孩子搭建「徽派樂高」。

高度約一點七公尺,這一以當地明清古建築「綠繞亭」為原型設計的模型以一比三的比例複製,由約一百五十個構件組成,一組孩子需要花大約一個半小時完成搭建。

二○一九年,從事研學遊工作的申海文和團隊成員在發掘西溪南特色元素的時候,注意到了村子裡的明代徽式建築「老屋閣」和「綠繞亭」,懷著對這些「老房子」的欣賞和熱愛,這群「九○後」年輕人決定將古建製成模型,融入到研學活動中。申海文說,這一互動性、體驗性強的研學活動很受歡迎,至今他們已經接待了大陸各地近五千人次的學生。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