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樂!您最想知道 ──談快樂之道

文/人間社記者唐福良 |2018.01.21
2173觀看次
字級
李世華居士 圖/人間社
紀淑靜居士 圖/人間社
妙麟法師 圖/人間社
滿益法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唐福良

「你快樂嗎?」福慧家園一月十四日共修會主題「更快樂!您最想知道─談快樂之道」,由佛光山功德主會南區會長滿益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鳳山講堂監寺妙麟法師、義大醫院副院長紀淑靜、廈門大友富置業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華共同與談,三位與談人各自以精采的人生經驗,分享快樂祕訣。

滿益法師指出學佛當然可以很快樂,佛陀紀念館有「自在」、「解脫」二門,因為讓眾生:「離苦得樂」是學佛最終目的。《心經》裡提到「心無罣礙,遠離顛倒夢想」,有時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有人覺得傷心,有人卻覺得歡喜,星雲大師說:「這是一半一半的世間」,好壞各一半,但看自己如何解讀,學佛不只是求往生極樂世界,而是要建立現世快樂的淨土,而當不如意的事發生時,要用「想當然爾」的平常心去面對。

紀淑靜年輕時投入護理工作就在加護病房服務,多年來在專業與複雜的醫療環境中如何找到快樂?「感謝所有被我照顧過的人,他們如同一本書,教會我許多不懂的事」,醫院中每天面對生、老、病、死,她看到人世間各種痛苦的面貌,也更體會離苦得樂的重要,因此更能將心比心。

紀淑靜「在他人需要中,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在服務中不斷學習,時時督促自己要做得更好,對於病人她強調「主動關懷」,對於維繫團隊的和諧,她用「尊重對待」。多年在不同工作崗位,她體會到秉持「用心」與「善心」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快樂,而每次看到病人健康的走出醫院就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主動關懷的性格一樣表現在她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進電梯時幫忙按樓層,或看到一家人參觀佛館要拍照時主動前去幫忙,不計較事情大小,珍惜每個能服務的機會,因為「讓人圓滿」,就是紀淑靜的快樂心法,而「勤勞」則是服務的本錢,「保持身心健康、不斷學習、樂於分享」是她給大眾的快樂小叮嚀。

二○○九年,四十八歲的李世華與家人討論後,毅然決定遠赴大陸二次創業,「他人成功或失敗都不是自己的經驗,凡事只有自己試過才知道」,從事房地產代售服務,她一開始專接最困難的案子展現真誠與實力,逐步獲得客戶信任並開拓市場,經過八年時間,公司規模從三人擴展到近四百人,總是帶著爽朗笑聲出場的她表示:「快樂要建立在對自己的自信上,唯有讓專長自由,發揮才能擁有自信,而獲得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別人快樂。」

「女性、中年、受戒、茹素」這些別人眼中創業的障礙,在李世華的心中完全不構成困擾,佛法反而被實際運用在她的經營理念中,星雲大師開示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是她與客戶、員工相處的原則,因為慈悲沒有敵人、而喜捨則為她獲得好人緣,「凡事全力以赴」是她的工作信條。她表示「房地產交易金額都很大,每紙合同就如同客戶將身家財產交付給我,面對這種信任怎麼能不全力以赴?」因此再難的案子都不拒絕,當成珍貴的經驗,都是她成長的資糧。

「把公司當成道場經營」是李世華另類的經營哲學,每天早上帶領員工先誦《心經》及〈大悲咒〉再開始一天工作,面對員工詢問經典義理,她成立了「般若誦經家族」,並邀請同業朋友加入,誦讀完經典後分享心得及生活經驗。她也喜歡參加法會,尤其專注聆聽法師開示內容,從中能吸收好多精采正向的故事再分享給朋友,而長年茹素也沒造成事業經營困擾,反而影響客戶,知道凡是邀她用餐一定是吃素食。也因為這些堅持,讓她樹立正派清流形象,在大陸複雜多變的房地產市場中建立品牌,客戶也更安心交託案子。

「法師怎麼能這麼快樂?」李世華回憶剛接觸佛光山時,人間佛教善巧方便、積極活潑而不拘形式的弘法風格,打破她對佛教的刻板印象,從此愛上佛法,而法會時的沉靜祥和讓她終日忙碌的心得以安定下來。五十四歲時於佛光山受持五戒,讓她更明白因果,並將戒法生活化,例如:不偷盜就是不浪費時間,講誠信才有未來,也讓她不會為了一時利益,而經營有違戒法的項目。

妙麟法師感謝佛光人如同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僧俗二眾一起完成人間佛教各種任務,在道業上共同成長。法師引述星雲大師曾開示快樂的來源,一、快樂來自家居和諧:家和萬事興,尤其要信仰傳承,建立佛化家庭。二、快樂來自天然環境:因為環境會影響心情,而佛光山是歡喜山、是三寶山,更能享受心的自在。三、快樂來自自己內心,心病還需心藥醫,佛法就是最好的心藥。

世人往往追逐五欲之樂,那出家人的快樂是什麼?妙麟法師以《維摩詰經》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說明,「尚未出家時,原本煩惱衣櫃永遠少一件衣服,就讀佛學院後,減少對物質的追求,才發現生活竟然可以如此簡單。他感謝父母生養之恩,師長教育之恩,及眾多護法信徒的發心護持,尤其感謝大師創建佛光山成為一個如此有道氣的道場,將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都視為善知識。」法師表示,人間佛教四給中的「給人歡喜」就是給人快樂,因此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從法會的莊嚴、歲末聯誼的熱情溫馨、寒冬送暖的人情味,都是用歡喜接引不同眾生的法門。

家庭和諧是擁有快樂很重要的因素,與夫家均來自大家庭的紀淑靜,指出「主動邀約、真誠關懷」是維繫家族成員感情很重要的方法,她特別感謝擁有博士學位的先生即使工作也很繁忙,也總是體諒並肯定自己醫療工作對社會的貢獻,分攤家庭工作,並全力支持她在工作上的投入。

「稱讚、理解、包容、尊重」是李世華家庭與工作兼顧之道,四十八歲到大陸創業、五十三歲就讀廈門大學EMBA、五十四歲回佛光山受戒,年紀愈大心態愈年輕的她,每天起床就提醒自己要用感恩的心迎接每一天,正向思考讓人生充滿精采與喜悅。她面對人生困境時的妙方:「找正能量、能鼓勵且肯定自己的朋友」,「萬一全力以赴,結果還是事與願違,一定要相信還有更好的安排在等著我們。」

從小在佛化家庭成長的妙麟法師,對幼年時父親及師長的身教印象特別深刻,國小時父親曾帶他們送油、米、鹽等生活物資給貧苦的老婆婆,並告訴她「當我們有能力時,要記得主動幫助別人」;而老師對於一位父親開垃圾車的同學給予鼓勵,盛讚他父親帶給全社區乾淨與整潔,這些都讓他體會到:能付出就是快樂,而把快樂傳出去也是傳燈,燈燈相映照亮人間,就能成就皆大歡喜的美滿人生。

「快樂不是別人的責任,而是自己要主動創造」滿益法師總結,快樂不見得是得到,「慈悲喜捨」反而是快樂的泉源,因為能「給」的人生是幸福的,也能幫助自己成就佛道,人間佛教強調服務的人生,「三好、四給」就是快樂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