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歷與學力──高學歷VS.高學力

文/人間社記者唐福良 |2017.10.22
3122觀看次
字級
覺培法師 圖/人間社
覺多法師 圖/人間社
吳思達教授 圖/人間社
劉遵恕老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唐福良

學歷與學力孰重孰輕?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又是為何?福慧家園十月十五日共修會主題「高學歷VS.高學力」,由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覺培法師主持,邀請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秘書長覺多法師、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吳思達及三峽國中輔導主任劉遵恕一起與談。

覺多法師擁有日本早稻田大學學士、美國西來大學碩士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學位等多項學歷,卻表示自己並不是一個特別喜歡讀書的人,對學歷也從未刻意追求。從小成績一直只是中上,直到進入文藻五專日語系後,第一次發現學習的樂趣,十八歲的他主動向父母要求希望能到日本讀書,並報考早稻田大學,自此展開一個人異國求學的生涯。

從小就在佛光山當義工的覺多法師,特別感謝星雲大師提供獎學金協助完成學業,大學畢業後,也在大師的建議下繼續碩士及博士學位的研讀。他表示來到佛光會服務才是學習的開始,因為面對人的問題,要從不同面向互相溝通理解,學習打開自己的心去包容不同人的意見。求學過程中,他不曾追求過高學歷,讀書一直都不是他優先選擇,只是順應著環境及因緣而成就,他認為高學歷不會為他帶來快樂、也無法解決人生的問題,只有佛法能解決人生的煩惱,對他而言「佛法已經超越學位及文憑。」

多年從事教學工作且身為教育學博士的吳思達指出,在華人社會中,學歷往往等同文憑,不可諱言好學歷對求職找工作有一定幫助,但為何有很多高學歷者,找工作時仍是跌跌撞撞,面對困境時仍是怨天尤人?他提醒大家要思考學校教育的本質「是要教導一個人,具備自我覺察、生活、工作及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如果只在意取得文憑的「結果」,認為高學歷是未來人生一帆風順的保證,卻忽略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學習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及與人相處的能力,那可能是誤解學校教育的目的。

「教育很重要,但學業成績的好壞跟身心發展的均衡不必然畫上等號。」吳思達指出,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德納(Gardner)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能力,在空間概念、音樂、邏輯數學、人際溝通、自我反思等等各有強項,但傳統教育中卻往往太強調背誦及技藝的學習,忽略人際互動、團隊合作、藝術素養與個人興趣的培養。

因此他表示在求學過程中要均衡發展,不要只專注在課堂上的學習,走出教室參加社團活動、旅行及參訪,對身心發展也非常有幫助。而畢業後仍願意投資自己,花資源及時間在學習進修上都是值得鼓勵的行為。

擔任三峽國中輔導主任的劉遵恕,分享自己在教育領域的經驗,指出「沒有人願意當壞孩子,沒有一個孩子願意不會讀書。」他班上十六位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往往只是在體制學習上被制度或要求所放棄的犧牲者。劉遵恕表示,他教學沒有SOP,也沒有一定的規則,因為他面對一群一定不會照規定來的孩子。教學過程中只有了解孩子在想什麼,才能協助去推動。他說每天就是「陪孩子過生活,慢慢貼近他們的想法」,就是這分用心陪伴,讓同學看到自己的優點,進而重新建立自信,也願意相信老師。

劉遵恕分享日前帶領孩子參加淨灘活動,當天強風勁雨,同學穿著輕便雨衣,在海邊岩縫中仔細找出垃圾。當其它淨灘團隊都回去了,孩子們仍堅持要完成分配區域的清潔才肯回來,這分認真與負責讓他感動。因此劉遵恕努力在校園中創造舞台,讓這群同學重新找回自信。慢慢的同學們習慣正向的鼓勵,在學期末全體同學甚至登上三峽國中最大的舞台表演,並且進錄音室錄下他們的專輯,這群孩子們終於找到能讓他們發光發熱的舞台。

覺培法師指出「學生是老師成長的資糧」,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調性,老師就要不斷思考突破的方法。當孩子還看不清自己的時候,往往是從大人的眼中去定位自己的存在,當找不到接納跟理解時,就會排斥與遠離,因為老師的角色很重要。他以佛光山在巴西成立的「如來之子」為例,原本在貧民窟的孩子就像是被社會放棄的一群人,藉由「如來之子」計劃翻轉他們的人生,實現踢足球與上大學這二個人生夢想。

星雲大師一生沒進過學校,沒有學歷、沒拿過文憑,卻創建多所學校,可以說是「高學力、真學力」的典範,覺多法師歸納出四點觀察:一、大師內心充實:大師幼時因為家貧及戰亂沒進過學校拿過文憑,卻不計較外在的缺乏,轉而重視內在的豐富,因為「外在的學位是有限的,內心的充實才最重要」;二、大師一生非佛不作:只想到眾生需要什麼、佛教需要什麼,因而激發出許多創新思惟;三、大師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各種零碎時間是大師閱讀、修行及思考最好的時刻。四、立志與發願:不論是創立人間福報後堅持每天提供一篇文章,到目前仍堅持每天要寫一百張一筆字,這分與大眾結緣的願心,讓他永遠精進不輟。

最後,覺培法師鼓勵大眾以大師為榜樣,終身學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