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上婦女看過來 守護子宮 防治婦癌有一套

陳玲芳 |2017.12.16
2814觀看次
字級
婦產科醫師葉聯舜認為,現代醫療技術不管在診斷和治療上都進步許多,只要婦女提高警覺,及早發現和治療,都能克服各種婦癌。圖\葉聯舜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你或許知道「六分鐘護一生」預防子宮頸癌,但你知道在台灣,子宮頸癌發生率逐漸下降,但「子宮內膜癌」的威脅逐漸來襲嗎?你或許知道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癌,但你知道若能定期篩檢、及早發現,五年內存活率高達九成五嗎?這些你不知道的,就讓婦癌專科醫師們來告訴你。

台灣的婦癌防治與醫療,近幾年已有重大突破,原本是台灣婦女生命第一大威脅的子宮頸癌,在醫界和政府數十年的大力推廣子宮頸抹片篩檢,以及治療技術不斷進步下,在最近公布的二○一六年國人癌症死亡率排行中,已經不在十大之列,防治可謂非常成功。

「不過,隨著國人高齡化、女性晚婚或不婚趨勢,以及不生育或少生育現象的普及,隨之而來的,是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卵巢癌甚至已經列入國人癌症十大死因排名,在對抗婦癌的路上,又出現新的挑戰!」婦癌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葉聯舜如是說。

及早發現是存活關鍵

葉聯舜指出,近年來,國際和台灣的醫療技術大幅躍進,除了出現許多更先進的診斷工具,讓我們得以檢測是否感染高風險性的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或者 DNA(基因)是否帶有易罹患癌症的基因等外,還有更進步的超音波,可以檢測子宮內膜是否變厚,而彩色超音波則可檢測卵巢腫瘤是否有異常血流,另還有更多、更精準的腫瘤指標等。這些進步的技術,對於及早診斷出女性的許多癌症有莫大的幫助。

除了診斷工具外,相關的手術醫療技術也大有進展,包括微創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等的運用,讓開刀手術得以更精準、更精緻;除此之外,許多更好、更新的化學藥物亦陸續開發;而放射治療也有新的突破,例如質子或是中粒子治療儀,可以在放射治療時更精準殺死癌細胞,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再加上精準醫學,可以藉由各種個人化的檢測,依照個人的基因型態,癌症細胞基因表現,為患者找到更有效的標靶藥物。只要民眾能及早就醫,就可以早期診斷並得到有效治療。這些新的進步,在在大幅提高病患的治療率和存活率,讓癌症不再是過去所認為的「絕症」。

歲以上罹癌風險升高

「不過,光有這些進步,若是民眾不主動進行檢測,及早發現癌症,都是枉然。」葉聯舜認為,藉由一本介紹台灣婦癌的專書,讓婦女了解及早就醫的重要性,確實有其必要。

他推薦《那些子宮教我的事》(丁彥伶著,商周編輯顧問公司出版)一書,因其集結十四位台灣權威婦科醫師,分享臨床實例,提供最正確、最實用的全方位解析。書中不但針對威脅國內婦女的各種婦癌做了詳細的介紹,更提示了各種罹病徵兆,提供婦女自我察覺、及早就診的參考。

葉聯舜說,台灣婦癌平均好發年齡約在五十歲出頭;前三大婦癌中,卵巢癌是五十二歲、子宮內膜癌是五十五歲、子宮頸癌是五十六歲;而這個年齡層,剛好是女性邁入停經期的階段,所以經常會把不正常出血的癌症前兆,誤以為是亂經,甚至把停經後又出血的症狀當作是「回春」而輕忽了,失去及早診斷及治療的機會。女性們到了五十歲以後,一定要特別注意。

婦女生殖器官癌症,和多數癌症一樣的是,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幸好子宮頸癌因為有有效的抹片篩檢,而且醫師肉眼就可以直接檢查到病灶,有利於早期診斷。但是,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不同,它們在體內深處,截至目前,尚無公認有效的篩檢方法。

葉聯舜提醒,除了一部分的子宮內膜癌,可能因為經血異常或停經後出血就醫,可以被檢查出來以外,卵巢癌或其他婦癌,都必須倚靠婦女本身提高警覺。「一旦發現異狀,就應及早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