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都市分區升級 解居住難題

編譯/劉雲 |2016.11.26
1060觀看次
字級

編譯/劉雲

隨著全美各大城市人口數接近頂點,都市計畫專家紛紛提案,建議開放建商在現有住宅區採高密度建新屋。這項被稱為「土地分區升級」的措施,要求建商負擔額外成本,以保護或提供其他方案給當地低收入居民。

這項兼顧城市多元風貌與土地使用密度的措施得以誕生,是因為不少城市由於外來專業人士遷入,造成物價與房租上漲,這個情況在未來幾年將有增無減。前述問題日益嚴重的另一個原因是,許多Y世代年輕人延遲成家,不願住在郊區而選擇生活便利的市中心。

供不應求問題最明顯的城市是西雅圖,未來20年預料每年吸引至少6000位新居民。根據政府資料,過去5年,當地1房公寓的平均租金已勁揚29%。

為解決這個問題,西雅圖市長莫瑞(Ed Murray)在2014年底成立由建商、社會住宅鼓吹者與社區維權人士共同組成的委員會,提出「大妥協」方案,允許建商更密集蓋房,但需同時提供社會住宅。

莫瑞對一項擬開放全市近2/3的限獨戶住房住宅區計畫,起先表示支持態度。這類住宅區大多地處郊區,新計畫將容納更多住宅選擇,包括公寓、2層與3層複式住房等。

但居民強烈反對,迫使莫瑞將焦點放在市中心的分區升級提案。凡是新商業開發案或多戶住房建案,都可以不受目前土地分區在面積與高度上的使用限制,前提是只要建商提撥一部分住房作為社會住宅,或出資供市政府在其他地方興建社會住宅。市議會已通過商業區土地升級提案,預計今年內也將投票表決類似的住宅區變更框架。

紐約大學福爾曼中心針對全美前11大城市進行研究顯示,在2006至2014年間,租屋人數比租房供給量增速高6%。此外,大多數城市的房租漲勢也高於所得增長速度,使許多城市居民為此困擾不已。研究也發現,低收入租屋者負擔得起的住房量,占房屋總出租量不到1成。

然而,尋找適當的成長與經濟負擔能力的組合,已帶來挑戰。土地分區升級也引發建商、社區維權人士與社會住宅支持者的激辯。

紐約社區住房與發展協會負責人杜爾欽(Benjamin Dulchin)說:「不論你如何進行土地重畫,不可避免會踩到某人的腳,或擋住他們的陽光、或妨礙空氣流通。」

紐約市也面臨過於擁擠問題,今年3月剛通過法令,允許部分地區進行土地使用升級,以交換承諾興建社會住宅。此前各方已對「負擔能力」定義,展開2年多激辯。

在一番論戰後,紐約市的最終解決方法是,保留一部分住房給那些收入不到當地所得中值40%的居民,相當於年所得3.1萬美元的3口之家;西雅圖則定為60%。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